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发展战略
    科技管理
    技术创新
    环球石油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重大开发试验实践及启示
    廖广志 王连刚 王正茂
    2019, 38(2): 1-1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1
    摘要 ( )   PDF(5256KB) ( )  
    为实现开发方式转变和寻找战略性接替技术,2005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重 大开发试验工程,目前已在14 家油田开展了50 项矿场试验项目。10 多年的持续探索实践形成了4 点认识: 一是重大开发试验是油田开发领域战略性探索工程,是科技攻关成果向大规模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体 现了油田开发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二是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有助于写实项目全过程,整合力量,保障项 目优质高效运行,加快工业化推广进程;三是秉承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严守试验秩序,狠抓过程管 理,建章立制,使日常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四是注重典型试验的精细解剖,系统总结油田开发规律、 驱油机理,为工业化推广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重大开发试验工程创新和发展了一批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的先进技术,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辽河和新疆油田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 油和稠油火驱、吉林油田CO2 驱等技术已进入工业化生产,2018 年产油达1600×104t 以上;减氧空气驱、 天然气混相驱和中低渗透油藏二元复合驱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十四五”期间有望工业化推广,年产量 预计保持在2000×104t 规模,将为公司上游业务加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发展战略
    从2019 年“剑桥能源周”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刘朝全  陆如泉 杨兆明 徐 东 龚金双 彭 云 康 煜
    2019, 38(2): 11-1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2
    摘要 ( )   PDF(2175KB) ( )  
    2019 年“剑桥能源周”探讨了能源行业发展状态和未来趋势,反映出未来随着美国能源独立 并将成为能源净出口国,能源地缘政治呈现新的特点,成为重塑全球能源乃至世界经贸格局的重要力量。 当前,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国际石油公司 追求的方向。传统化石能源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是推动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过渡能源”。各 石油公司的战略选择呈现多样性,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数字化发展是能源转型的关键。在新形势下,美国 页岩油生产、维也纳联盟行动、石油需求增长是决定世界石油市场的三大关键因素。研究指出,我国油气 行业需从推进创新驱动、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发展天然气业务和新能源布局等方面积极应对未来 能源发展变化。
    “一带一路”国际能源项目PPP 合作模式探究
    罗 霞 余雨航 余晓钟
    2019, 38(2): 17-2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3
    摘要 ( )   PDF(4141KB) ( )  
    :“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储量丰富,与我国有较强的能源互补性,但沿线能源建设受政治格局、 经济水平、资金技术限制,整体开发水平低。基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点,将其引入沿线 能源国际合作领域,推动沿线能源建设,深化我国多边国际能源合作。介绍了国内外能源PPP 模式研究 与合作现状,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国际能源PPP 合作的参与主体及其相互复杂关系,选取5 个 分别位于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的“一带一路”典型国际能源PPP 项目进行研究,提出了 基于项目性质与引入要素类别的PPP 运作模式选择、项目基本及超额收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框架与流 程机制及由争端处理程序、争端解决平台及多层次争端解决体系构成的争端处理系统设计构想。为切实保 障能源PPP 项目合作顺利高效实施,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社会资本层面提升参与国际项目实力方 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科技管理
    中国石油新修订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解读
    赵 星 江如意
    2019, 38(2): 28-3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4
    摘要 ( )   PDF(1926KB) ( )  
    在持续深化改革、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新形势下,中国石油制修订《知识 产权管理规定》《专利管理办法》《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管理办法》,于2018 年 底正式发布。此次修订工作按照“问题导向、继承发展、有效衔接、依法合规”的原则,根据新形势新要 求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了必要的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集中产权、统一管理、分 级负责”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实施全过程分类管理,加强关键环节把控,逐步构建完善适用于公司发展 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油气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思考
    党录瑞 辜 穗 姚 莉
    2019, 38(2): 33-3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5
    摘要 ( )   PDF(2316KB) ( )  
    当前,油气产业科技创新面临大数据、能源技术革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绿色发展等一系 列新形势,需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正确路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油气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首先,应明确油 气产业科技创对象,立足油气产业上中下游各环节科技创新实际需求,建立目标体系,通过油气产业内外 部协同调动科技创新动力。其次,健全科技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一方面要着力优化提升核心技 术研发体系,包括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加强集成创新与配套应用、重视油气产业链技术生态化发展体系 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技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包括建立油 气科技成果内部转化机制、促进油气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与本地化、充分重视科技绩效评估等。再次,要 建设科技专家智库与人才队伍体系,既要把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又要把建立科研人才队 伍选拔、培养模式与方法纳入油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日程。从而为实现油气产业提质增效目标,促 进油气产业有质量、有效益、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油田公司基层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管理实践与思考
    杨玉豪 陈江华 徐一龙 袁 辉 李彦闯 王佳伟
    2019, 38(2): 39-4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6
    摘要 ( )   PDF(2465KB) ( )  
    目前,油田公司基层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在人员结构、创新文化、设施配备、成果转化等 方面面临困扰和挑战。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钻采工艺研究所在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中采取了5 方面措施:一 是实施共同愿景管理,明确发展目标,倡导“三头六必”工作作风,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二是探索 多维度人才培养机制,因材施教、建立双向培养平台,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锻炼培养人才;三是完善基 层科研激励机制,运用竞争机制选拔人才;四是加强科研实验平台建设,探索系统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利用 模式;五是创新服务载体,贴近员工提供日常工作和生活服务,让员工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以上管理措 施有效地激发了基层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升了油田公司的科研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
    基于物联网的钻井远程支持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葛云华 周 波 张彦龙
    2019, 38(2): 45-5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7
    摘要 ( )   PDF(3132KB) ( )  
    基于物联网的钻井远程支持系统是集钻前工程方案优化、实时施工优化到钻后效果评估一体 化的专家协同作业平台。基于复杂结构井风险控制和降本增效的需求,以及随钻测量、信息采集、网络通 信和应用软件技术的快速进步,推进了钻井远程支持系统快速发展。分析钻井远程支持系统在国外最佳实 践及核心要素,其中数据是钻井远程支持系统运行的基础、科学决策的依据,专业软件是系统服务的关键 手段,专家团队是系统运行的核心。介绍了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远程支持系统的部署与建设情况,工程 技术服务与支持正在由传统的专家频繁跑井支持方式向远程专家会诊实时决策支持方式转变,施工作业决 策由以个人经验为主向专家会诊与技术知识库支撑相结合的方式转变。随着高性能图形工作站、物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钻井远程支持系统将朝着“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 方向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沉浸式数字化仿真、自动化钻井、在线预警及诊断、地质工程一体化等方面。
    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思路、科技、管理三位一体化高效开发创新与实践
    刘雪玲 费世祥 王 华 陈兴官 王永林
    2019, 38(2): 52-5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8
    摘要 ( )   PDF(2961KB) ( )  
    近年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坚持解放思想,转变开发方式,拓宽水平井部署思路;以科学 技术为利器,加大水平井开发力度,形成水平井“集群化布井、差异化设计、流程化导向”产能建设模式, 钻井工厂化、装置橇装化,革新改造工艺,单口水平井前三年产气量为(4.5 ~ 5.0)×104m3/d,达到直 井的4.7 倍,累计产气量为直井的4 倍,与原有开发模式相比,累计节约土地近13.3km2,节约钻试周期 8686d,实现提质增效、少井高产;注重精细化管理,建立随钻导向流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油气藏研究平 台与决策支持系统,提高钻遇效果,砂体平均钻遇率提高至78%,气层平均钻遇率提高至62%;强化施工 监督,确保质量合格;推广清洁化工艺,促进气田绿色环保开发。通过思路、科技、管理的三位一体化创 新,集成致密砂岩气藏关键技术,内部收益率接近20%,实现了苏东南区整体、规模、效益开发。
    环球石油
    技术创新驱动油公司降本增效案例解析
    安琪儿 张虎俊 曲德斌
    2019, 38(2): 57-6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09
    摘要 ( )   PDF(2873KB) ( )  
    油价下跌以来,国内外油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其中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具有长 期、显著的作用。调研国际油公司科技管理方法和技术成果,总结了6 方面基于科技创新的降本增效方法, 包括:国际油公司依然十分重视科技投入,且科技投入的回报率很高;壳牌设立科技风投公司,长期保持 对行业新技术的洞察力和转化能力;北美致密油和页岩油开发集中于特定区域,形成相对规模,建立核心 优势;要长期保持低成本必须致力于降低结构性成本,而非随着行业回暖会发生反弹的周期性成本;数字 化是油气行业科技创新的引擎,BP 公司设定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值得借鉴;成本管理的目标应是优化成本, 而非最小化成本,如桶油钻井成本与单井钻井成本相比更能体现总体效益。
    石油工程数字化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闫 娜
    2019, 38(2): 64-7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2.010
    摘要 ( )   PDF(2830KB) ( )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及3D 打印等新兴技术, 正推动各行业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石油工程行业数字技术应用虽起步较早,但数字化发展还不够 成熟。介绍了国际石油公司和油服公司数字技术应用现状和数字化发展策略,数字技术正促使石油工程的 作业方式与管理模式发生变革,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其中,数字采集传输技术推动运营能力提升,数 字集成分析技术提高工程决策质量,数字控制技术提升施工自动化程度,3D 打印与虚拟实验技术加快产 品研发速度。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石油工程带来新的业务内涵,在给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的同时, 也给经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石油工程企业数字化发展有增量模式、内部突击模式和整体规划等模式可供 选择,建议中国企业注重顶层设计,数字规划与业务规划紧密结合,围绕全价值链进行数字化布局,强化 变革管理,最大限度获取数字技术的价值,打造数字化时代运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