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1-22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发展战略
    企业科技
    科技管理
    技术创新
    环球石油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井下控制工程学的建立发展及创新启示
    苏义脑
    2019, 38(5): 1-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1
    摘要 ( )   PDF(3052KB) ( )  
    为了进一步提高井眼轨道的控制水平和质量,受工程控制论在导弹制导和航天测控中成功应 用的启示,笔者于1988 年提出了“井眼轨道制导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领域,1993 年提出了“井下控制 工程学”概念。30 年来,笔者及研究团队在井下控制工程方面持续进行基础性研究和技术装备攻关,取 得了相关成果。开创了石油工程一个新领域,形成学位教育中“石油天然气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下新增的 二级学科方向(井下控制工程);独立自主研制成功了以“CGDS-1 地质导向钻井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 井下控制系统和工具等高端技术与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工业化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钻井技术在国 际上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介绍了井下控制工程学的学科框架、研究范畴、理论与技术创新点及发展方向, 展现了这个新兴学科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回顾井下控制工程学的技术与学术背景、技术创新的规律与方法, 指出学科交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及突出特点,优秀的科技团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坚持不懈是科技创 新成功的保证,转化和应用是科技创新成功的标准;创新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只有被实践证明正确才是创 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才算完成创新。
    发展战略
    国际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应对当前形势的策略分析
    王红秋 张安 侯雨璇 宋倩倩 王春娇 潘涛 王柏苍 靳烨 丁文娟 周笑洋
    2019, 38(5): 8-1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2
    摘要 ( )   PDF(2184KB) ( )  
    受石化行业周期性调整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全球石化产品市场表现较弱,大部 分产品利润下滑。各大石油石化公司纷纷采取措施、调整战略,应对严峻形势。文章选取美国埃克森美孚 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4 家来自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大型石油 石化公司,对其近年来的化工业务经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分析。4 家公司都非常重视降低生产成本、 强化创新能力、壮大优势产业、开拓市场,但又各有侧重。其中,埃克森美孚主要致力于最大限度发挥一 体化协同效应,集中发展化工核心业务;巴斯夫更加重视关注客户需求,调整组织架构,推进数字化进程; 沙特阿美正在大力扩张,在全球布局化工业务;中国石化积极推进机制创新、资本化、数字化、精细化等, 支撑引领转型发展。
    企业科技
    着重创新驱动 激发动力活力 打造国内领先比肩国际工程技术研究院
    冯艳成
    2019, 38(5): 14-1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3
    摘要 ( )   PDF(1877KB) ( )  
    当前,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深刻变革,受国际形势和能源供求关系的影响,国际油价长期处 于低位,同时,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蓬勃兴起,对传统能源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应对诸多矛盾相互叠 加的严峻挑战,确保国家能源供给安全,工程技术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十三五” 以来,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集团公司党组战略决策部署下,优化重组,紧紧围绕“四 提”(提质、提速、提产、提效)和“四个能力”(保护和发现油气藏、识别和评价油气藏、改造油气藏 和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动用率和采收率)建设,通过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合作研发平台建设、一体化 管控与组织模式构建、科研管理及薪酬分配机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强化技术、模式、管理三方面创新, 形成7 大技术系列20 余项特色技术,有力支撑了集团公司重点上产区域的勘探开发,有效提升了集团公 司工程技术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主业转型升级——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高质量发展实践
    张德胜
    2019, 38(5): 18-2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4
    摘要 ( )   PDF(1641KB) ( )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坚持科技引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面向生产发展, 组织实施一系列质量和技术升级项目,促进炼化业务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变;坚持科技服务生产, 开展科技瓶颈攻关,攻克装置技术瓶颈,提高装置技术水平和产量,增强装置创效能力;坚持高端化、差 别化战略,建立健全“产销研”一体化攻关机制,研究开发7 大系列42 个牌号特色化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 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及信息化手段,组织实施隐患治理、污染减排和节能节水等项目,提高安全清洁生产 水平;坚持“设计一批、研发一批、转化一批、储备一批”,开展专项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发展 做好技术和项目储备;加快成套技术产业化进程,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 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在发展的同时,吉林石化公司不断探索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激励机制、科研队 伍建设、完善试验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平台,促进企业可持续盈利和高质量稳健发展。
    科技管理
    石油企业专利运营方式选择及策略研究
    司云波 李春新 毕研涛 陈霁
    2019, 38(5): 21-2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5
    摘要 ( )   PDF(2247KB) ( )  
    近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国内专利运营环境逐步完善,企业专利运营条件日趋成熟。石油行业 的特殊属性决定了石油企业专利运营的特点。我国石油企业专利申请量近年大幅增长,但专利运营能力相 对不足,大多数专利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实施。综合已有研究,建立了石油企业专利运营方式选择的评估 方法体系,为企业科学合理地选择运营方式提供参考。石油上游领域的技术由于可表达性差、对于特定油 气资源条件的专用性高等,企业专利运营主要是与工程服务结合,提高工程服务的价值与收益。下游和化 工领域的技术由于接近市场,技术产品丰富、更新换代快,专利运营较为活跃,运营形式多样。建议石油 企业探索多样化的专利运营方式和策略,营造有利于专利运营活动开展的政策环境,完善支持专利运营良 性发展的配套体制机制。
    IRes 软件研发模式探讨
    李心浩 常军华 张吉群 李夏宁 陈建阳
    2019, 38(5): 27-3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6
    摘要 ( )   PDF(2184KB) ( )  
    IRes 软件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自主研发、应用于高含水油田开发优化的一体化应用软 件,具有地质建模、储量评价、油藏工程分析、开发矛盾诊断、剩余潜力分析、开发调整优化、经济评价 7 个子系统500 余个功能模块,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实现规模化应用。IRes 软件历经长期的研发与 应用过程,2002 年提出软件的研发思路和设计,十余年来以需求为导向,应用引导研发,专家引领多学 科团队,以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为目标,在应用中不断完善。研究探讨了石油专业软件的研发 模式,指出为了推进软件研发工作,要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发展软件;以我为主,探索合作研发道路;以 人为本,建立软件人才激励制度。
    技术创新
    我国油气工程领域“卡脖子”技术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光新军 王敏生 叶海超 皮光林
    2019, 38(5): 32-3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7
    摘要 ( )   PDF(3626KB) ( )  
    炼化产品接近市场的消费终端,产品种类繁多,引进技术占主流,竞争极为激烈,而专利是炼 化技术领域最重要和普遍的成果保护形式。基于国内外专利申请,从数量和申请时间、专利类型、技术领域、 动态管理等角度对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领域的专利保护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与竞争公司中国石化、壳牌进行 了对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石油在专利数量、专利类型、技术领域、动态管理等方面均与中国石化及壳牌存 在差距。分析指出,中国石油应重视并加强炼化领域的技术创新,注重专利申请的数量积累;提高技术创新 程度,提升发明专利的占比;在不同技术进行差异化的战略规划和专利布局;加快推进专利动态管理。
    应用地球物理+AI 的智能化物探技术发展策略
    杨午阳 魏新建 何欣
    2019, 38(5): 40-4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8
    摘要 ( )   PDF(4435KB) ( )  
    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球石油工业提升效益的主要增长方式,智能化技术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核 心推动力。对当前物探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现状做了深度调研,指出以“应用地球物理+AI”的智能 物探整体处于起始阶段,近两年发展迅猛,对智能物探未来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构 建共享、共建的智能物探平台,形成良好的智能物探技术发展生态体系;二是采用“试点先行、逐步展开” 的发展战略,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中国石油智能物探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人工智能发展技术体系;三 是培养聚集物探智能化人才团队,构建良好的人才体系。为中国石油实现智能油田、透明油田,推动从资 本主导、资源主导逐渐转向技术主导的业务转型奠定基础。
    深水油田高效开发策略及实践
    段瑞凯 杨宝泉 顾文欢 杨莉 张迎春 陈筱
    2019, 38(5): 48-5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09
    摘要 ( )   PDF(4038KB) ( )  
    深水油田开发往往面临资源品位差异大、不确定性大、方案实施要求高、动态调整难等难点, 国内深水油田开发起步较晚,暂未形成相对应的高效开发策略。依托多个海外深水区块开发研究实践,从 储量动用、方案实施、生产管理3 个重要环节入手,总结了深水油田高效开发策略。即以“统筹规划—分 级评价—量化评估”为主线的“立体式”储量动用策略,促进资源量到地质储量、再到动用储量的高效转 化;以“递进评价—快速上产—接续稳产”为主线的“链条式”方案实施策略,保障从建设到上产、再到 稳产的高效进阶;以“均衡开发—差异优化—高效作业”为主线的“多点式”生产管理策略,实现从夯实 基础到存量挖潜、再到增量提效的高效开发。该高效开发策略在海外深水区块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未来 国内深水油田开发提供借鉴。
    环球石油
    氢能先发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启示
    游双矫 张震 周颖 杜国敏 万宏 许萍 包力庆
    2019, 38(5): 57-6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9.05.010
    摘要 ( )   PDF(3117KB) ( )  
    1965 年以来,全球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三 大动力驱动下,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先进国家和地区依据本国实际情况,明确各国的发展定位,制 定了氢能相关的产业政策。日本、韩国发布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图,政策导向明确;美国重视技术培育,政 策支持稳定性较差;欧盟利用氢能助力低碳能源转型,发展形成合力。在各国相关产业政策以及持续研发 投入和财税补贴的推动下,极大地促进了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推广。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政 策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积极性较高,呈现自下而上推动的态势。建议我国充分借鉴氢能先 发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推动的经验,明确氢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对全产业链进行补贴,并参照 天然气的管理模式,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