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10-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科技管理
    技术创新
    环球石油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采油工程持续融合创新管理与实践
    刘 合
    2018, 37(5): 1-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1
    摘要 ( )   PDF(4590KB) ( )  
    我国老油田已全面进入开发中后期,油气资源劣质化趋势日益严重,规模增储难度加大。为应对不同开 发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中国石油集团建立并发展了采油工程持续融合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其内涵是采油、油藏、 钻完井和地面工程一体化融合,公司、厂、矿、队四级技术体系一体化管理,生产、科研、试验、推广一体化组织,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标准一体化升级。以需求为导向,强调研发的目标性、管理的系统性和成果的应用性, 保证研究、试验、推广同步进行、有序衔接,加快了成果转化。持续融合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指导了以精细分层注 水、非常规油气增产改造、深层火山岩压裂等为代表的采油工程主体技术的建立,已应用到大庆、吉林、长庆、大港 等油田以及哈萨克斯坦、蒙古、苏丹等6 个国家、12 个油气合作项目推广,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油井产量、低品 位资源效益动用的目的。水驱主体工程技术研发推广周期比国际同类技术缩短3 ~ 5 年,成果转化率为80% 以上,完 成了采油技术3 项关键技术创新、5 个核心工艺统一、7 项配套技术完善、5 项行业标准制定,实现了技术快速一体化 升级和整体集成配套,促进了技术规模化应用。
    科技管理
    海上油气勘探目标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与实践
    廖 晋 金云智 吴迅达 梁 豪
    2018, 37(5): 9-1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2
    摘要 ( )   PDF(1231KB) ( )  
    面对油价持续低迷及南海西部日益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了“以价值勘探为导向”的勘探目标全生 命周期的管理创新工作。研究建立了“多维度”勘探目标研究质控体系,3 级质控、3 级审查,井位研究质控内容涉及 5 组30 项,实现勘探目标管理的标准化与制度化;提出了勘探目标全生命周期“大数据”闭环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勘 探目标基础数据库、审查专家知识库,勘探开发数据模型一体化,实现勘探目标管理和决策流程的信息化;研究形成 了勘探目标优选的综合储量法和专家评价“概率法”定量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勘探部署“最优解”管理决策模型,管 理最优待钻目标组合,实现勘探部署的精益管理。以上管理创新在南海西部油田得到成功应用,有效地指导了勘探决 策和部署,油气勘探成效大幅提高,近年在南海高温高压、深水领域共发现3000×108m3 天然气储量,已具备建设万 亿立方米大气区的条件。
    央企科研项目收益分红激励现状分析与建议
    袁 磊 陈 伟 司云波 马小彦
    2018, 37(5): 14-1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3
    摘要 ( )   PDF(1068KB) ( )  
    近年来为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一些央企实施了科研项目收益分红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央企在 开展分红激励时,主要从实施主体、激励对象、奖励范围、公正性、有效激励等方面着手。从目前制度制定和实施情 况来看,主要在科技成果定义、科研成果转化净收益评估、内部利益平衡及对制度的理解等方面存在难点和问题。研 究建议对企业内部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工资总额实施分类管理,企业内部多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制定、 执行和完善科研项目收益分红制度,保证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相对公正性,制定企业领导相关免责条款,实行企业科 研项目全成本核算,完善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加强制度交流、宣贯与培训。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模式研究
    谭 越 郑 辉 吴 炜
    2018, 37(5): 19-2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4
    摘要 ( )   PDF(986KB) ( )  
    技术标准是科技成果有形化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成果是产生标准的源泉。文章研究归纳了技术标准形 成的3 种模式,即:针对性开展标准前期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对技术标准研制把握需求、明确任务、加强引导;在 科技计划和专项项目实施中,支持研究课题的创新成果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建立标准化与科技有形化的协同机制, 技术标准从科技项目中产生并同步推进;借助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将生产技术经验升华为标准。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科 研政策倾斜与标准化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总体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构建产业联盟合作创新研发、拓宽转化渠道等方 面的建议。
    技术创新
    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建模及数值模拟:现状、挑战和机遇
    鲜成钢
    2018, 37(5): 24-3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5
    摘要 ( )   PDF(11405KB) ( )  
    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核心内涵新模型,将钻井、完井改造、生产和开发四大工程系统有机联系,在多 学科、多部门一体化共享模型基础上,从单井、平台、全气田多尺度,概括了针对四大工程系统的主要工程应用。从 三维建模、压裂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藏建模及数值模拟的现状及进展。指出我国在地球 物理资料应用、适时建模、气田尺度一体化共享模型、全气田数值模拟、对四大工程系统各种应用的发掘和支持等领 域走在前列;北美在机理研究、基础数学模型建立、建模方法及数模新技术探索、井或平台尺度的精细化参数研究等 领域更加详细和深入。从复杂天然裂缝系统定量表征、井筒完整性、平面(立体)加密井或立体布井、页岩气田全气 田数值模拟、井筒动态和气态动态耦合5 个领域分析了所面临的关键性现实挑战,探讨了主要研究方向和思路。
    国内外固井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方向
    齐奉忠 冯宇思 韩 琴
    2018, 37(5): 35-3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6
    摘要 ( )   PDF(1220KB) ( )  
    固井是油气井建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固井质量直接关系到油气田、油气井寿命及安全生产。国外固井 技术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在固井工艺、水泥及外加剂、固井工具及附件、固井装备等方面配套齐全。国内固井技术 经历了学习模仿、自主研发、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等阶段长期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一五”至“十二五”的攻关,有 了长足进步。面对“深、低、非、老”勘探开发新形势,以及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老油田有效稳产的新任务,固井技 术应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工况环境和水泥环长期密封的要求,深入开展功能性固井材料与工具、信息化智能化固 井控制与检测评价一体化系统、全生命周期固井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为油气资源及特殊能源的安 全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保障。
    深化已开发油气田效益产量评价对策与建议
    曲德斌 董伟宏 张爱东 郭福军 赵 蒙
    2018, 37(5): 40-4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7
    摘要 ( )   PDF(1087KB) ( )  
    充分挖掘老区潜力是我国石油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石油已开发油田效益产量评价现 状以及新形势下老井效益精细评价与精益生产管理需求,提出了强化和升级已开发油田效益产量评价的对策与建议, 具体包括重新定义效益产量分类标准,提升和丰富评价方法体系;升级配套软件,建立单井效益评价系统;加强边际 成本和边际收益研究,分析已开发油气田不同经济产量界限,为年度优化部署提供定量决策依据;强化效益产量评价 和油藏分类治理,分类施策,实现低效井和区块的及时治理等。以此构建依托成本效益挖潜实现生产经营提效的配套 老区精细挖潜系统,预计可减少边际产量或无效益产量15% ~ 20%,从而释放老区效益开发潜力,缓解新区建产风险, 助推我国油公司上游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的航海图——创新方法及其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
    徐 冈
    2018, 37(5): 45-5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8
    摘要 ( )   PDF(3798KB) ( )  
    目前创新方法众多,被企业广泛应用。其中设计思考是最好的产生创意的方法论,可帮助企业快速产生 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概念或原型;TRIZ 方法在解决技术难题方面最为有效,帮助科研人员在技术攻关中快速突破, 产生高价值专利;精益创新DDIF 策略通过一个或几个步骤,帮助企业实现创新落地。这些创新步骤和方法经过国内 外先进企业成功实践,证明具有快速创新、批量培养人才等特点,特别适合企业实现从创意到创新的突破。我国企业 和学校应加快引进应用先进的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环球石油
    国际油公司勘探策略分析与启示
    杨 紫 计智锋 万仑坤 李 志 李富恒 许海龙
    2018, 37(5): 54-6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09
    摘要 ( )   PDF(2280KB) ( )  
    研究选取大型国际油公司、国家油公司和独立油公司3 类40 家具有代表性的油公司,采用对标方法分 析低油价以来不同油公司的勘探特点和勘探策略,结果表明2017 年油公司勘探投资呈现两种趋势,勘探活动开始缓 慢恢复,勘探新发现呈现“一核两翼”态势。3 类油公司因其资金、资源和技术优势不同,在勘探策略、资产配置和 国际合作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国际油公司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业务全球布局、资产多元储备,是全球前沿领域 的开拓者和主力军;国家油公司具有资源优势,业务布局一般在本土,勘探策略趋于保守,国际业务拓展有限;独立 油公司具有特色技术优势,重点布局和聚焦优势领域。以Total 公司为例剖析了典型油公司勘探策略,该公司注重勘 探资产获取,资产处置策略灵活,始终保持储量替代率大于1;差异化联盟策略确保勘探成效;勘探发现主要来自深 水领域,成效显著,2017 年SEC 口径桶油发现成本为4 美元/bbl;不同成熟度资产配置合理,可持续发展态势稳健; 保持稳定勘探投资,稳步发展成熟探区,聚焦前沿勘探领域。建议中国油公司加强对市场形势的跟踪,及时调整勘探 策略,适度加大勘探投资,重视合作伙伴选取和勘探风险分摊,建立灵活的资产进出机制。
    2017 年全球油气开发形势回顾与趋势展望
    常毓文 王作乾 刘保磊 蒋伟娜 韦 青  陈 希
    2018, 37(5): 64-7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8.05.010
    摘要 ( )   PDF(2210KB) ( )  
    通过系统梳理全球油气田个数、分布含油气盆地、剩余可采储量、历年油气产量等数据,分4 种类型(陆 上常规油田、陆上常规气田、海域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和六大区域(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欧洲) 分析了全球油气田开发现状。从国际油价、投资成本、油藏类型、技术创新、资源国政策及国际石油公司发展战略角 度对2017 年全球油气开发形势进行了研判。具体包括:原油价格震荡上行,油气开发投资恢复增长;油气开发成本降低, 油气开发效益明显提升;天然气消费增速回暖,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注重油气可持续发展,海域油气开发稳步提升; 突出效益优先理念,差异化发展非常规油气;强化开发技术创新,持续提高油气开发效果;资源国政策调整频繁,投 资热点有所扩展;国际公司引领地位明显,由生存向发展转变。并从资源类型、区域布局及油藏类型对全球油气未来 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