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战略
    科技管理
    技术创新
    专家论坛
    环球石油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发展战略
    改革创新 打造中国石油新型智库体系
    许永发 何文渊
    2016, 35(2): 1-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1
    摘要 ( )   PDF(1414KB) ( )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央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石油集团对智 库建设非常重视,已建立了以7 院2 中心为主体的决策研究咨询体系,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现有机构 不适应形势发展等问题。根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就打造中 国石油新型智库体系的功能、框架、目标、建设路径等提出设想,建议:按照科技创新型和战略与政策研究型两类智 库进行功能定位,分层次构建框架;突出油气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提升研发成果质量,提高决策服务能力;创新管理 体制机制,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重在特色和质量。
    科技管理
    企业研发项目重复分散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龚小军
    2016, 35(2): 5-1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2
    摘要 ( )   PDF(1973KB) ( )  
    研发项目及其资金投入的重复分散是我国科研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大型企业产生该 问题的原因,如研发投入决策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集中和协调机制,研发机构之间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划分, 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合作研发和研发成果共享机制,研发单位之间存在着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关系等。借鉴国内外企 业相关经验,提出解决企业内部研发项目重复分散问题的可能措施和建议,具体包括:建立集中统一的研发项目立项 和经费投入体制,在立项环节消除重复分散;完善研发组织体系,消除研发机构的重复设置;建立科技成果的共享机制, 消除重复分散的机制障碍;在研发单位之间构建起研发协作的机制。
    创新技术、体制、机制实现沙漠油田高效开发——以塔中400×104t 产能建设总包项目为例
    王安平 侯亚东 刘德伦 祝林权 张德碧 彭景云
    2016, 35(2): 12-1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3
    摘要 ( )   PDF(2066KB) ( )  
    塔中400×104t 产能建设项目是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规模最大的EPCC 总承包工程项目。为高效完成建 设任务,实现创新管理+ 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与川庆钻探公司创新合作机制,打造精干 高效的管理体系,科学应用塔中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开发实践中提出的“筋脉”理论,突破地质认识,科学部署钻探井位, 运用新技术攻克钻探及地面建设难题。在塔中区块着力实施“横向扩边、纵向扩层”的勘探部署,滚动推进油气勘探开发。 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甲方乙方一体化,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钻井成功率高达94.8%,新增勘探开发 面积536.9km2,新申报预测储量4105×104t,创造了近30 亿元的勘探投资效益。项目历经3 年,如期建成具有国内地 面建设一流水平的400×104t 油气处理厂,为塔里木油田増储上产和建设“新疆大庆”做出了贡献。
    化学驱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评价体系及应用
    刘 斌 许 艳
    2016, 35(2): 18-2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4
    摘要 ( )   PDF(2201KB) ( )  
    化学驱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为了避免无效投入,辽河油田从项目立项到规模实施的全过程, 以全生命周期效益评价为手段,强化完整项目管理。成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化学驱项目部,明确责任主体,创建全生命 周期评价与管理体系、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评价技术,优化开发方案,强化风险管理,实施全过程精细管理,在项 目论证、运行、竣工后评价3 个阶段分别采取有无对比、跟踪对比、前后对比等不同的经济评价方法,客观展示化学 驱项目的综合效益,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投入风险。项目实施后,企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日 产油由63t 上升至351t,含水由96.7% 下降至82.7%。3 年实现增油22.56×104t、增气986.83×104m3,增加销售收入 11.3 亿元,项目直接创效3.1 亿元、间接效益1.01 亿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于管理与信息融合的公司全面流程化管理
    陈兴德 杨 光 翟红翠 田晓燕
    2016, 35(2): 24-2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5
    摘要 ( )   PDF(2224KB) ( )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重要手段。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针对信息化工作存在 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各应用系统孤立运行、部分业务界面不清、应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对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梳 理与优化管理,建立了全流程管理体系,搭建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由过去部门职能管理、线下风险控制向标准 化流程管理、系统风险控制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信息化与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运行、风险防控的深度融合, 为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
    低油价背景下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基于技术营销视角的研究
    李伟娟 魏振香
    2016, 35(2): 29-3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6
    摘要 ( )   PDF(1697KB) ( )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上游业务量减少,下行压力致使石油装备制造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向技术 服务型制造转型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营销活动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纽带,结合石油装备制造业技术密 集型特点,以技术创新产品,以技术变革渠道,以技术服务用户,立足自身实际条件和产品基础,开展有效的技术营销, 是石油装备制造业成功转型的关键。由此应采取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市场调研、加强技术营销 人才培养等。
    技术创新
    油田生产经营应对低油价的 思考及建议
    唐 玮 冯金德
    2016, 35(2): 33-3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7
    摘要 ( )   PDF(1774KB) ( )  
    低油价使以油气上游生产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面临严峻挑战。针对油田生产如何应对低油价,在油田生 产形势分析、老油田效益评价、新建产能评价优选等研究的基础上,就影响经营的生产性因素、已开发油田是否限产、 如何优化新增投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对当前困难和长远利益统筹考虑,短期积极应对,尽快实现控制投入、 增加现金流、减少亏损的目标,中长期则应转变增长方式、建立响应机制,分层次开展工作。
    专家论坛
    扬子地台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及勘探前景
    韩克猷 查全衡 孙 玮
    2016, 35(2): 37-4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8
    摘要 ( )   PDF(3074KB) ( )  
    扬子地台是我国南方主要产油气区,页岩气蕴藏极为丰富,共有4 套黑色碳质页岩,其中以下古生界寒 武系下部筇竹寺组(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分布广、厚度大、TOC 含量高、Ro 值适中,页岩气远景资源量和技 术可采资源量巨大。龙马溪组沿长江有宜宾、涪陵、岳阳、宣城、句容5 个黑色页岩盆地,其厚度大于100m,TOC 大于2%。筇竹寺组在长江南有3 个北东向斜列的川滇、湘黔、皖南盆地,厚度大于120m,TOC 大于2%。与美国的 页岩气层相比,我国这两组的页岩层指标不逊色,只是Ro 值偏高。对这两层页岩估算,页岩气资源量为(417.44 ~ 423.97)×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3×1012m3,表明扬子区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地理环境较复杂,人口 密度大。在勘探开发上不能照搬美国的经验,应先易后难,以四川盆地为基础,逐步向外扩大,走中国式的勘探开发 页岩气之路,逐步建成与长江经济带配套的页岩气基地。
    环球石油
    美国页岩油气井重复压裂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启示
    杨国丰 周庆凡 李 颖
    2016, 35(2): 46-5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09
    摘要 ( )   PDF(2015KB) ( )  
    页岩油气井的重复压裂是近年美国页岩油气行业重点关注的技术之一,其在改善页岩油气井生产特征和 增加单井EUR 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面临技术适应性、经济性、不确定性等方面的挑战,目前研究热点及 发展趋势是建立适合作业区的选井标准、可膨胀衬管技术、精确的产量预测模型、新型材料的压裂液和支撑剂,指出 页岩油气开发需要持续技术创新,重复压裂作为重要的创新方向,虽尚不成熟,但发展前景良好,随时关注并适时开 展相关研究,将会助力我国页岩油气开发。
    沙特达兰技术谷创新生态圈的建设与管理分析
    袁 磊 余本善 杨 艳
    2016, 35(2): 52-5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10
    摘要 ( )   PDF(2543KB) ( )  
    沙特达兰技术谷是在沙特政府、沙特阿美公司的支持下,由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业大学逐步建立起来的, 其目的在于吸引当地和国际公司的研发力量、催生新公司,成为提供多种业务支持的顶级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目前 沙特达兰技术谷已经成为中东地区著名的石油科技园区和产业聚集区。介绍了沙特达兰技术谷的建设背景、园区建设 与入驻情况、沙特达兰技术谷公司及其管理模式、产业孵化器,以及技术商业化等情况。针对我国油气科研情况,建 议在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基地,依托大学、大型国有石油企业集成国内外油气创新资源,完善技术创新链,推动科技体 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支持双创,形成创新生态圈。
    土库曼斯坦油气工业及其工程技术服务市场潜力
    余本善 李晓光 刘 兵 焦 姣
    2016, 35(2): 59-6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6.02.011
    摘要 ( )   PDF(2543KB) ( )  
    土库曼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地处欧亚中心地带,油气资源丰富。结合土库曼斯坦的构 造地质特征、油气分布特征、勘探开发现状以及该国2030 年前油气行业发展纲要,详细分析了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 现状、未来需求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油气工业作为该国支柱产业,政府干预程度高,技术装备落后,人才紧缺, 市场潜力大。认为中国的企业在土库曼斯坦从事油田技术服务业务具有较大的优势,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进一步扩 大市场份额和地位,提高我国装备技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