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策划
    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
    专家论坛
    环球石油
    成果推介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英文摘要
    2012, 31(2): 0-0. 
    摘要 ( )  
    专题策划
    柴达木英雄岭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宁宏晓, 胡杰, 章多荣, 尹吴海, 张立军, 王海立
    2012, 31(2): 2-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1
    摘要 ( )   PDF(10935KB) ( )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山地恶劣的地震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地震勘探久攻不克,"五上五下"均未取得成功。2010年砂37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推动了该地区新一轮的地震技术攻关。通过实施"宽线+震检联合压制噪声"的技术,使得地震资料品质获得大幅度提高。2011年在该区域又开展了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通过多井组合激发提高有效波能量、多检波器组合压制噪声、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综合静校正技术及多域联合信噪分离技术的实施,使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有了新的突破。根据新资料开展滚动处理和解释,结合地面地质、钻井资料等,有效落实了英东一号构造,发现和落实了多个钻探目标,为该区域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及在国际项目中的应用
    魏铁, 张慕刚, 汪长辉, 魏国伟, 张翊孟, 张汝杰, 尚永生, 梁晓峰
    2012, 31(2): 7-1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2
    摘要 ( )   PDF(10841KB) ( )  
    在国际油公司追求高效地震勘探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推动下,滑动扫描(SlipSweep)、滑动扫描同步激发(DSSSplusSlipSweep)等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获到快速发展,并在中东、非洲等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滑动扫描、距离分离同步激发(DSSS)、滑动扫描同步激发、独立同步扫描(ISS)等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观测系统设计、无桩号测量、现场质量控制、数据存储与转换、滑动扫描谐波压制和独立同步扫描邻炮干扰压制等可控震源高效采集关键配套技术,并且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公司国际地震勘探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及实际效果。
    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发展及应用
    孙卫斌, 杨书江, 王财富, 刘云祥, 王永涛, 胡祖志
    2012, 31(2): 11-1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3
    摘要 ( )   PDF(8899KB) ( )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发的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目前已在采集、处理、解释方面形成了配套技术。该技术在追踪特殊岩性体分布和研究深层构造异常方面,较传统的二维勘探有明显优势。文章介绍了三维重磁电技术的特点,即:数据采集方式以面元为单位,测点部署为均一网格;以空间域数据体为资料处理单元,充分考虑体积效应影响,保证了异常的可靠归位;实现了三维可视化资料解释。通过在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南方碳酸盐岩等复杂区应用的案例,指出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作为地震勘探的有效补充,可以配合地震开展复杂区局部岩性异常体分布及深层构造综合研究。
    Walkaway-VSP技术及其实际应用
    陈沅忠, 李彦鹏, 金其虎, 赵海英, 万小平, 高现俊
    2012, 31(2): 16-2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4
    摘要 ( )   PDF(8047KB) ( )  
    文章介绍了Walkaway-VSP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研究及其在塔里木油田和青海油田实际应用情况。Walkaway-VSP技术是一种炮点沿着一条(或多条)过井的直线激发(井中布置检波器接收信号)的VSP勘探方法,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覆盖次数,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反射波成像,同时,由于检波器靠近储层,可以获得地层速度、吸收衰减、各向异性等信息。在信息采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针对目标体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和纵横波的采集技术;在资料处理方面,主要是进行了快速高精度初至拾取及速度统计方法、TarQ值多炮统计方法、VSP子波反褶积技术、矢量波场分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提取方法、基于射线追踪的VSP-CDP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和攻关;在解释方面,主要是进行了时间及深度域标定、纵横波联合储层反演等技术研究。两个应用实例显示了Walkaway-VSP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宽方位三维给塔里木油气勘探带来的启迪
    王乃建, 梁向豪, 周翼, 刘新文, 王彦峰, 周旭, 段孟川, 高国成, 朱运红, 张岩, 毛哲魏
    2012, 31(2): 21-2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5
    摘要 ( )   PDF(10227KB) ( )  
    塔里木盆地经多轮地震攻关取得了勘探大突破,但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所面临的仍然是世界级难题。复杂高陡构造勘探的关键问题是低信噪比和复杂波场偏移成像。大深度碳酸盐岩勘探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进一步提高缝洞体系成像精度和裂缝发育方向及密度刻画精度。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塔里木物探处从满足叠前偏移的设计要求出发,针对复杂高陡构造、大深度碳酸盐岩油气藏进行了宽方位三维、全方位三维及拟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打开了塔里木盆地复杂油气藏勘探的新局面。
    发展战略
    追踪世界管道施工发展动态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续理, 姚士洪, 王成强, 陈海军
    2012, 31(2): 27-29,3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6
    摘要 ( )   PDF(2244KB) ( )  
    我国管道建设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现已拥有了先进的管道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的成熟经验,跻身于世界管道大国。文章系统介绍了国外长输管道和我国长输管道建设的发展情况,并就我国管道建设上的差距和需要努力的目标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还根据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和五线的特点,对施工规范标准、施工装备和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国内外油气管道检测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李育忠, 郑宏丽, 贾世民, 刘全利, 邓凯夫, 张金权
    2012, 31(2): 30-3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7
    摘要 ( )   PDF(4624KB) ( )  
    随着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实际需要,管道施工质量的检测与在役管道的安全监测技术已受到业界的特别重视,各种管道检测监测技术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文章就当前国内外油气管道检测与监测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包括管道内检测技术的漏磁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管道监测光纤传感技术,管道焊接无损探伤技术的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数字射线检测技术、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等。
    技术创新
    无固相钻井完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王卫国, 刘梅全, 艾贵成, 乔国文, 盖靖安, 张宝峰
    2012, 31(2): 36-3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8
    摘要 ( )   PDF(1902KB) ( )  
    国内外石油钻井施工中,多使用含有膨润土和较高固相的钻井液,易对储层造成伤害,使储层渗透率大大降低。为满足储层保护的需要,优选增黏剂、降滤失剂、抑制剂、暂堵剂,开发出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即:清水+0.3%Na2CO3+3%FL-1+1%Redu1+0.3%XC+0.3%CMC+1.5%Na-PAN+3%FT-1+2%SPNH+0.2%K-PAM+2%QCX-1。文章分析了无固相钻井完井液作用机理、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效果,指出该体系不仅具有良好的悬浮携带性、流变性、润滑性,而且油层保护性能也很好,能够满足低压油层水平井钻进和保护油层的要求。
    大位移井岩屑床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
    宋洵成, 王振飞, 徐小龙, 胡莎莎
    2012, 31(2): 40-42,5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9
    摘要 ( )   PDF(2460KB) ( )  
    在钻井过程中钻头破碎岩石所产生的大小、形状各异的岩屑颗粒堆积在井底,如不及时清理将会使钻头重复破碎,影响钻井速度,增加钻井成本。在大斜度、大位移井中,钻头破碎的岩屑易在井中形成岩屑床,导致钻井过程蹩泵、蹩钻甚至卡钻,因此,井眼净化是钻大斜度井的关键技术。在分析岩屑床的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分析了井斜角、环空返速、钻井液性能、钻井液流态、钻具旋转等因素对携带岩屑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有效预防和解决高难度定向井携岩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指出最有效的方法应是适当地利用大排量、改善钻井液性能和借助岩屑床清除工具等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除岩。
    专家论坛
    一体化开发动态监控体系研究及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油田为例
    王金铸, 王学忠, 乔明全, 谷建伟
    2012, 31(2): 43-4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0
    摘要 ( )   PDF(2377KB) ( )  
    2005年通过创建准噶尔盆地西缘油气成藏模式,在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排2井沙湾组获日产49.6t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以新近系沙湾组为主力含油层的浅层优质春光油田。基于生产的需要,准确估算了春光油田自喷井油嘴系数,为落实单井产量及单井合理配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发展形成了以"实时动态监控"为核心的油藏开发新理念,创建了油藏、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油藏动态监控体系,实时监控了地下油水推进的状态,为及时调整油井运行参数、使地层及井筒中的流体运移达到最优化状态提供了手段。春光油田自2005年开发以来产量稳步上升,保持自喷开采,采油速度、采收率同创国内新水平。
    海外油气勘探关键技术难题及解决思路
    张树林, 廖伶媛
    2012, 31(2): 47-5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1
    摘要 ( )   PDF(4923KB) ( )  
    为了解决国家能源短缺问题,我国各石油公司都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并加大了投资力度。为了寻找海外优质勘探区块,近几年各石油公司先后开展了大量的新项目评价工作。在新项目评价和已获得区块勘探潜力评价过程中,往往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包括含盐盆地勘探、复杂储层高精度预测、深水盆地地震成像等问题。这些难题已经对海外勘探,尤其是新项目快速评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上述主要难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思路和研究建议,如开展系统性调研,优先研究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和流程,优选成熟技术并加以合理集成与组合,以及注重人才培养和经验积累、开展原创性研究等建议。
    环球石油
    俄罗斯近年来油气田开发井生产状况
    韩学强
    2012, 31(2): 53-5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2
    摘要 ( )   PDF(2154KB) ( )  
    俄罗斯作为世界油气生产大国,2011年石油产量达5.114×108t,天然气产量达6875.4×108m3。近几年油井数量有所减少,从2006年的16.2万口降到2010年的15.45万口,主要是因低效或水淹而停产。在过去10年中,俄罗斯大部分石油采用抽油法开采,油井产层开发深度不断加深,由于采用先进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平均单井日产量基本稳定在10t。俄罗斯近十几年来采气井数量增加了约35%,从1995年6300口增加到2010年8500口。大型气田已进入产量下滑阶段,单井平均日产量波动较大,从1995年的34.9×104m3下降到2010年的23×104m3,动用的天然气储量开始出现衰竭现象。
    哈里伯顿公司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赵元雷, 张益铭, 蒋浩泽, 孙晓波
    2012, 31(2): 56-5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3
    摘要 ( )   PDF(2333KB) ( )  
    哈里伯顿公司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相关产品和技术服务,规模庞大,自1919年成立已有近百年历史。公司认识到"向技术投资对于保持哈里伯顿在其核心业务的领先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技术创新被视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哈里伯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与技术服务的性价比、HSE标准、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的效率、对油气储藏的认识程度,以及优秀的人才队伍及其技术精通程度等。文章介绍了哈里伯顿公司的优势技术领域、技术创新的组织和管理、技术获取方式和科研人员管理等。
    成果推介
    山地地震勘探GeoMountain~一体化软件系统
    刘鸿, 何光明, 巫芙蓉, 陶正喜
    2012, 31(2): 60-6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4
    摘要 ( )   PDF(5932KB) ( )  
    山区复杂油气藏具有地表地形起伏剧烈、地腹地质结构复杂、各种干扰发育、油气储层类型多样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软件不能应对山地勘探难题。为此,研究开发了GeoMountain®一体化软件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对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以往山地地震勘探技术成果的有形化而形成,包括:针对山地复杂地震勘探条件的采集技术系列、与地腹高陡复杂构造和地表剧烈起伏相适应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系列,以及储层预测、气水识别技术系列。该系统为山地地震勘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外多个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仪器
    王建民, 姜亦忠, 马庆成
    2012, 31(2): 63-6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5
    摘要 ( )   PDF(2815KB) ( )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仪是一种测量水流速度的测井仪器。其结构由中子发生器和特征γ射线探测器两部分组成。中子发生器发射中子,使井筒内水溶液中的氧元素活化,如果水流动,γ射线探测器就可以测出水的流动信号,进而测出水的流速。氧活化测井仪已经成功应用于聚合物注入剖面测井和分层配注井管后流体流速测量,还在找漏找窜、封隔器验封、判断套管变形、纠正错误的井下工具位置、确定管线漏损等方面获得成功应用。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后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直径碳氧比能谱测井仪
    丁希金, 姜世莲, 周秀芝, 徐成, 严青伍
    2012, 31(2): 66-6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6
    摘要 ( )   PDF(3882KB) ( )  
    碳氧比能谱测井方法作为油井套后测量剩余油饱和度的有效手段已得到逐步应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测井公司通过自主研究和引进技术的方式具备了在套管井内测量碳氧比的技术服务能力。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过油管测量碳氧比的需求逐渐增多。这就要求碳氧比仪器的直径缩小到适当的程度,以满足过油管测量的环境。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通过缩小中子发生器和伽马射线探测器的直径,解决了研制小直径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器的两大关键技术,采用厚膜电路技术使仪器电路的直径得到有效缩小,成功研制了直径为43mm的小直径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器。文章介绍了仪器的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经过室内测试、现场试验和技术服务等过程的检验,现已成为过油管测量含油饱和度的自主创新产品。
    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
    杜贵彬, 张国辉, 牛翠芬, 刘维林, 李宏军
    2012, 31(2): 69-70,7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7
    摘要 ( )   PDF(4975KB) ( )  
    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V1.0版本(GeoSpace)是在微机Windows平台上采用C/S体系结构,建立的一套以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以单井精细评价为主、功能全面的水淹层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底层数据结构和数据管理包含大庆油田水淹层解释所需的各种数据类型。该系统集成了水淹层解释特色技术形成的应用模块,基于平台自动建立的小层地质数据库,实现了油田统一数据管理、大范围油藏描述与油田范围内的数据共享;系统充分考虑了油田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建立了应用模块的接口规范,可以方便地挂接各种水淹层解释方法。该系统已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综合解释符合率达75%以上。
    HSR生产测井组合仪
    任丽娟, 董继辉, 刘国权, 董斌, 程辉
    2012, 31(2): 71-7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18
    摘要 ( )   PDF(3373KB) ( )  
    目前,国内大多数油田步入了中后期开发阶段,每年的生产测井作业量呈逐步上涨趋势。为了解决现有生产测井仪器组合长度大、精度低、容易出现故障等问题,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出新一代HSR生产测井组合仪。该仪器拥有两项专利,具有高可靠、高精度、长度大大缩短的突出特点,其测量范围和精度、测井资料的一致性及重复性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测井试验和测井服务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该组合仪器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油田生产测井工程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