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策划
    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
    科技管理
    专家论坛
    环球石油
    成果推介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策划
    坚持科技兴油 加快自主创新 为实现原油4000万吨稳产提供有力支撑
    隋军
    2011, 30(3): 4-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1
    摘要 ( )   PDF(1635KB) ( )  
    文章介绍了大庆油田"十一五"期间在油气勘探、水驱精细挖潜、三次采油,以及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油田化工等方面取得的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在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中所起的作用、作出的贡献。据介绍,大庆油田连续7年石油探明储量超亿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达2800多亿立方米;水驱精细挖潜技术使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得到有效控制,三次采油配套工艺技术取得新进展,展现了工业化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非油气生产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五年的努力,大庆油田实现了产量、效益、投资、成本的良性循环,续写了辉煌,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迈出重要步伐。
    坚持自主创新 研发主体技术 为长庆油田快速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杨华
    2011, 30(3): 7-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2
    摘要 ( )   PDF(1504KB) ( )  
    文章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十一五"的科技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十二五"期间重点科技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文章认为,长庆油田公司"十一五"期间围绕实现油气当量5000×104t发展目标,大力组织了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工作。科技取得的长足进展,有力地推动了油气储量、产量的大幅度增长;苏里格气田、超低渗透油藏得到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田水平井技术取得新突破;数字化油气田生产管理配套技术基本形成。2010年年产油气当量突破3500×104t,今年将生产油气当量4000×104t,提前踏上了5000×104t规划的步子。目前正在为"上得去、稳得住、管得好"而努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引领企业未来发展
    王光军
    2011, 30(3): 10-1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2
    摘要 ( )   PDF(1390KB) ( )  
    文章系统介绍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过程中抓的四个方面的工作,即以重大技术攻关为抓手,提升科技引领能力;以成套技术开发为牵引,提升科技支撑发展能力;以解决瓶颈问题为重点,提升科技服务生产的能力和以"三个平台"为载体,提升科技整体创新能力;并细说了每个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据文章介绍,"十一五"期间,吉林石化公司按照集团公司总体部署,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共开展了123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6项;申请专利198项,授权87项;完成了ABS等1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开发;实现了丁苯橡胶等16项开发成果的产业化,累计创效18亿元。
    坚持技术引领 服务油气勘探 全面提升“找油找气”保障能力
    2011, 30(3): 12-1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4
    摘要 ( )   PDF(1563KB) ( )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球知名地球物理勘探作业服务公司和中国石油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十一五"以来,公司以"矢志找油,当好主力军;持续创新,再做新贡献"为己任,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油气资源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保障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在人才建设、技术开发,特别是大型处理解释软件与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开发成功的GeoEast-Lightning叠前深度偏移与层析速度建模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被集团公司评为2010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找油找气"的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连续六年荣获集团公司"油气勘探贡献奖",海内外服务作业工作量连年增长,营业收入名列全球行业第二位。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011, 30(3): 15-1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5
    摘要 ( )   PDF(1354KB) ( )  
    长城钻探公司组建三年来,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突出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坚持地质与工程相结合、工具与工艺结合、自主创新与集成配套相结合,先后共承担国家级、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46项,在优快钻井、丛式井、水平井钻完井及储层改造技术,以及分支井完井系统、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钻完井液新技术研究、有机土激活剂、降滤失剂等处理剂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获得专利授权181项。特别是研制的LEAP800测井系统、全油基钻井液、分支井钻完井等特色优势技术均具国内外领先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 服务重点工程 努力提升中国石油管道建设整体水平
    赵玉建
    2011, 30(3): 17-1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6
    摘要 ( )   PDF(1475KB) ( )  
    坚持科技创新,服务重点工程,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搭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面向西气东输二线等重点工程,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我国油气管道行业的技术进步。
    勇挑科技攻关重担 打造一流创新实力
    2011, 30(3): 20-2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7
    摘要 ( )   PDF(1355KB) ( )  
    文章介绍了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在实现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确保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等方面的做法、成就和经验。"十一五"期间,公司在大型乙烯、聚丙烯、LNG、聚酯、化肥等八大领域形成了具有整体优势的技术集群,获得国家授权、受理专利和省部级以上工法累计达94项,拥有具有国内先进并具竞争优势的专有技术24项,参与制订国家、行业及集团公司企业标准86项,荣获科技发明奖等各类奖项110余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
    转变发展方式 突出创新与服务 为油气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周海民
    2011, 30(3): 22-2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8
    摘要 ( )   PDF(1353KB) ( )  
    文章概要介绍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十一五"期间在牵头组织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研究、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理论技术创新、服务油气勘探生产以及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特别是承担的一大批国家项目和集团公司的重大攻关项目所取得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成果。文章认为,勘探院作为中国石油面向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肩负着服务于公司战略、支撑油田生产、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职责,"十一五"以来,全面推进了"业务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管理科学化、大院一体化"建设,在地质勘探和油气田开发等上游领域理论技术取得突破和发展,为集团公司海内外主营业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十二五"将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而继续努力。
    发展战略
    磨砺科技利器 打造钻探铁军
    罗昱恒
    2011, 30(3): 24-2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09
    摘要 ( )   PDF(1368KB) ( )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自2008年初成立3年多以来,按照"推广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发展思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造科技利剑,不断提升工程技术服务水平,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共完成钻井进尺758.82×104m,完成测井23203井次、录井6004口、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553口。钻井井身质量合格率达100%,固井合格率达99.92%,测井解释合格率达100%,录井油气层解释合格率达100%,有力保证了西部油气田的增储上产。在工程技术服务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正以新的发展方式探索前进,并以此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创新
    开发技术的进步是吉林油田发展的根本动力
    李迎九
    2011, 30(3): 28-3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0
    摘要 ( )   PDF(1538KB) ( )  
    吉林油田以低渗透储层、低丰度储量和低品质资源著称。吉林油田从早期开发简单的构造油藏发展到目前的深层火山岩气藏,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令人振奋的技术发展之路。文章通过总结吉林油田50年来开发技术4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阐明了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是吉林油田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它的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提高了它在油田家族中的地位,增强了人们对付难采油田的信心。研究吉林油田开发技术发展历史,在油田开发对象日益复杂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老井复查是增储上产的一条捷径
    朱春丽
    2011, 30(3): 32-3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1
    摘要 ( )   PDF(1382KB) ( )  
    开展老井复查,重新评价老井、老层是这些年来兴起的挖潜方法。文章简要介绍了辽河油田以老井复查为主线,建立和完善适合辽河复杂断块油田特点的挖潜增储的工作思路及方法;该油田利用过去的录井、测井、测试等多项资料,对一些老井、老层重新进行综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辽河油田增储上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技管理
    构建知识产权发展策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赵丑民, 康力平, 王禹钦, 李立, 张惠芬, 王各花
    2011, 30(3): 35-4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2
    摘要 ( )   PDF(1790KB) ( )  
    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在国家及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以专利保护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发展策略,健全了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经拥有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油气管道三轴漏磁缺陷检测评价、输油管道α-烯烃系列减阻剂及其制备工艺、油气管道安全预警与泄漏监测、含蜡原油加剂改性输送工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质与量逐年提高。文章从管道公司制定战略的目的意义、核心内容、具体策略、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油田开发精益化增效管理
    李建军, 范力, 郝洪峰, 徐皓玉, 吕梅
    2011, 30(3): 41-4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3
    摘要 ( )   PDF(1369KB) ( )  
    为优化开采方式,形成油田开发的良性循环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实施了油田开发精益化管理。文章从油田开发精益化增效管理的内涵、实施、效果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实施"增储扩能战略"、"低成本经营战略"、"良性开发战略"等三大战略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对油田开发持续推动精益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专家论坛
    新技术推广政策与经验模式浅析
    赵明
    2011, 30(3): 46-4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4
    摘要 ( )   PDF(1356KB) ( )  
    文章在介绍国家有关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政策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现行的一些做法,比如,编制并发布实用技术推广计划,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开展技术培训,进行督导检查等;并阐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实施模式,如:依托重大工程;科研生产一体化运作;瞄准勘探开发业务的技术瓶颈,集成应用新技术;统筹部署技术研发与应用试验,逐步推进重大新技术推广;把新技术升华为标准规范,借助行政手段,组织推进成熟新技术应用等,这些措施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环球石油
    从埃克森美孚近十年的专利活动看其低碳技术发展
    赵星, 张运东
    2011, 30(3): 49-5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5
    摘要 ( )   PDF(1412KB) ( )  
    近些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提出自己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战略,从国际大石油公司所宣称的低碳发展战略来看,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是其主要战略措施之一。为深入了解国际大石油公司低碳技术研发动态及发展策略,为我国石油企业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文章在总结埃克森美孚公司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战略及行动的基础上,对其近十年内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表明,近十年来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其提到的相关低碳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部分低碳技术是与相应领域的领先公司合作研发获取的;埃克森美孚较为重视在全球主要市场国进行专利保护;并购是埃克森美孚公司获取低碳资源和低碳技术的主要战略。据此作者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在非常规天然气等已经商业化的技术领域寻找以获取专利技术为目的的并购机会;在低碳能源领域开展工程项目及研发项目合作时,需通过专利分析确保合作对象拥有关键技术或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等。
    成果推介
    DML钻井参数仪
    陶青龙, 甄建, 李特, 王丽娟
    2011, 30(3): 56-5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7
    摘要 ( )   PDF(1391KB) ( )  
    为满足当前油气钻探作业对钻井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安全优质钻井,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自主研发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钻井参数监控仪表——DML钻井参数仪。它采用了独立系统服务器,分别采集传感器模拟信号和脉冲传感器信号,并与触摸屏配合使用,形成一套完整的钻井参数监控系统,可实现现场数据实时监测、声光两级报警、网络远程传输共享等功能。该参数仪的研制打破了当前国内钻井仪表技术落后,国外先进技术封锁、造价居高不下的局面,提高了国内钻井装备的综合水平。
    电控型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
    王晓颖, 李英, 王娜, 郭晨
    2011, 30(3): 59-60,6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8
    摘要 ( )   PDF(1998KB) ( )  
    随着钻井工程技术的日益发展,要求井控设备也要向智能、可靠的方向发展,北京石油机械厂研制开发了电控型液控装置,该系统集成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实现了井控设备的数字化,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跻身世界液控装置一流水平的行列。
    撬装式小直径管排水采气装置
    曹和平, 张志海
    2011, 30(3): 61-6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19
    摘要 ( )   PDF(1435KB) ( )  
    针对国内气田低压、低产、小水量气井越来越多且没有太多有效的手段进行增产与稳产的现状,江汉机械研究所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撬装式小直径管排水采气装置。该装置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并成功地完成了现场23口井工业试验。现场试验表明,设备运行正常,封井良好,工艺效果明显。该装置为排水采气、增产作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五柱塞泵
    刘超, 魏刚, 张国栋, 马毅
    2011, 30(3): 64-6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3.020
    摘要 ( )   PDF(1446KB) ( )  
    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往复式柱塞泵的研发过程、工作原理、产品结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技术水平、相关用途等,并说明了五柱塞泵的知识产权、特色,以及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的情况。中成公司是五柱塞泵的定点生产厂家,其产品现在已经在国内各大油田广泛应用,并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