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卷首语
    特稿
    专家观点
    发展战略
    科技管理
    技术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卷首语
    全力构筑油气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本刊编辑部
    2021, 40(1): 0. 
    摘要 ( )   PDF(587KB) ( )  
     
    特稿
    围绕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    完善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制度建设
    匡立春 陈雷 张程光
    2021, 40(1): 1-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1
    摘要 ( )   PDF(1807KB) ( )  
    国家围绕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出台系列政策,从战略层面指导央企开展工作,鼓励央企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的科技创新制度制修订工作主要呈现3方面特点:注重科技管理工作的规律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规范公司科技管理制度;激发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完善公司科技奖励与激励制度,开展完全项目制试点,推进直属院所综合改革试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加强成果有形化、标准化。中国石油下一步将围绕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公司改革进程,持续完善科技制度体系。
    专家观点
    “十四五”油气增储上产的政策困境及对策建议
    潘继平
    2021, 40(1): 7-1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2
    摘要 ( )   PDF(1826KB) ( )  
    “十三五”期间,国内油气上游行业克服持续低油价冲击,勘探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油气储量大幅增加,生产供应能力明显提升;在推进市场开放、区块退出、探矿权竞争性出让、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由于油气勘查区块退出与投放的不协调、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与用地用海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协调、勘探开发成本高风险大与低品位资源开发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十四五”油气增储上产陷入政策困境。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战略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改革、发展与保护,建议健全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制度,加快建立油气矿业权流转制度;健全完善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政策,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勘探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统筹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增储上产合理合法的用地用海需求;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监管,维护市场公平,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健全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放开竞争环节油气价格。
    发展战略
    油气行业“十四五”发展环境与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思考
    朱兴珊 田成坤 王守全
    2021, 40(1): 15-2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3
    摘要 ( )   PDF(2156KB) ( )  
    过去30余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战略主要围绕资源获取、市场开拓、国际化发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强企,既注重传承也适时调整,其发展战略指导和引领企业不断迈上新的历史台阶。“十四五”时期,油气行业外部环境面临重大调整,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我国双循环格局正在形成,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数字化与能源行业加速融合,油气市场供应总体宽松,竞争愈加激烈。国际大石油公司基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发展战略,提升天然气业务战略地位,加快发展新能源和低碳业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而争取新的竞争优势。我国石油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创新战略的核心地位,推进多种资源协同保供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全方位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与开放合作水平。
    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实践与思考
    尤侯平
    2021, 40(1): 24-2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4
    摘要 ( )   PDF(1723KB) ( )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在勘探、开发、炼化、销售、科技等领域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球政治经济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能源消费在碳中和约束及技术成本双重驱动下将迎来临界点,转型动力进一步增强,进程进一步加快,能源化工产业在新时期将延续改革与竞争的主题。“十四五”时期,中国石化将把握大势、服务大局,全面实施世界领先发展方略,紧扣“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远景目标,加快构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贡献。
    中国海油“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俞进
    2021, 40(1): 29-3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5
    摘要 ( )   PDF(1897KB) ( )  
    “十三五”期间,我国油气产业快速发展,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提升,海外勘探开发取得进展,权益油气产量明显增长,油气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开放不断扩大;但也存在着国内原油产量增长乏力、油气进口依存度持续上升、炼油产能明显过剩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我国将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源转型加速,油气供应总体宽松,油气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更加开放,行业竞争更多元化。中国海油“十三五”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降本增效、科技攻关、数字化转型、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优化油气产业链,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保障国家油气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企业在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
    深化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    开创我国油气行业发展新篇章
    段宝成 刘忠付 王德宁
    2021, 40(1): 36-4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6
    摘要 ( )   PDF(2084KB) ( )  
    回顾了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油气管网建设相对成熟国家的天然气管网改革历程、运营管理机制和政策特点,梳理了我国天然气管网和天然气价格改革历程、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及国家管网集团组建历程与发展基础。分析了我国油气管道行业的发展历程和面临形势,目前仍存在油气管网尚不完善、基础设施负荷率不高、公平开放有待加强、储气调峰能力建设较为滞后、基础设施安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国家管网集团集中建设优势将会凸显,天然气管网建设仍在快速发展期,LNG和储气调峰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原油管网建设进入稳定期,成品油管网建设进入完善期。为了加快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平开放,需加快完成省级管网融入国家管网,将油气管网基础设施纳入相关规划,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支持建设项目向地方分税,统一管输油品质量标准,更快促进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科技管理
    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能力构建及实践
    冯艳成
    2021, 40(1): 46-5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7
    摘要 ( )   PDF(1814KB) ( )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创新领域的延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工程院精准定位科技理念创新统领作用,通过系统优化业务布局、立体规划技术体系、加速集聚创新要素,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战略,系统推进科研管理、人才培养、薪酬分配、成果转化改革,强化靠前支持服务,促进多元资源合理配置,厚植创新发展良好生态;扎实推进工程技术创新支撑作用,夯实尖端超前科研高地,突出重大工程利器研发,推进数字化与工程技术融合,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十三五”期间,工程院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治理形成新格局,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十四五”时期,工程院将系统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完善新历史时期的科研创新体系,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工作,探索更加规范有序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企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机制探索与实践
    刘亚旭 佘伟军 李建民 卢攀辉 谢文江 陈娟利
    2021, 40(1): 53-5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8
    摘要 ( )   PDF(1772KB) ( )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为科研院所开展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提供了指导。作为中国石油直属科研院所和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落实国家政策,在人才激励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出台人才培养激励办法,实施拔尖人才计划,在项目实践中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创效激励办法,实施岗位分红激励,对取得创新创效成果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以价值创造者为本,构建业绩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薪酬待遇向取得创新创效突出业绩的人才倾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价值;理顺管理体系,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程序,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创效环境。重视和尊重人才的机制和氛围已经形成,人才创新创效活力充分释放,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成效显著。
    管理与技术创新促进海洋物探技术跨越式发展
    苟量 刘海波 全海燕 肖贞雄 安佩君 徐朝红 宋志天
    2021, 40(1): 60-6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09
    摘要 ( )   PDF(1717KB) ( )  
    随着全球海洋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及技术革新,油公司对海洋油气勘探精度需求越来越高。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面对市场挑战,准确把握海洋油气勘探行业趋势,及时推进业务战略转型,从传统拖缆、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方法逐步向海洋节点(OBN)地震勘探方法转型。聚焦OBN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坚持自主研发,通过战略转型与技术创新协同、容错机制与奖励机制改革、技术研发与业务市场结合、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并重,促进了OBN地震勘探技术跨越式发展,确立了全球OBN勘探市场的优势地位,取得了显著的品牌、经济和市场效应,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OBN勘探公司。
    落实科技创新政策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张志山 赵世琴 聂艳 何萍
    2021, 40(1): 64-6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10
    摘要 ( )   PDF(1895KB) ( )  
    以中国石油地区公司所属研究院为着眼点,分析当前科技政策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激发科研人员创造力的视角出发,在优化科研人员绩效评价、推进“双序列”改革、完善配套激励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的工作经验和显著成效。在优化科研人员绩效评价方面,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相结合,从态度绩效、行为绩效与结果绩效3个维度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行为绩效与结果绩效进行量化,较为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推进科研人员“双序列”改革方面,将科研人员量化考核结果应用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评聘中,促使改革顺利进行;在激励机制建立与优化方面,重点考虑激励的层次、覆盖面和强度等问题,并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奖励创意和落实专利奖酬政策中得到落实。
    技术前沿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管理体系创新与实践
    赵邦六 董世泰 易维启 曾忠 梁奇 汪恩华 张颖 马晓宇 郭宏伟
    2021, 40(1): 70-8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21.01.011
    摘要 ( )   PDF(2036KB) ( )  
    物探是找油找气的先锋队,是实现资源战略的重要技术保障。随着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对物探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物探技术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中国石油集团根据国企特点和物探技术发展需要,参考国际石油公司物探管理模式,强化顶层设计,从物探业务管理入手,开展了技术发展规划、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信息化管理、科研攻关管理、人才管理等建设,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物探技术管理体系与管理流程。面向勘探开发主营业务生产需求,实现油公司和服务公司有机统一。规范物探技术全过程管理,确保以关键技术和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发挥应有作用,推进物探技术绿色化发展,物探技术管理向创新型和信息化转型,物探技术应用水平和资料可靠程度大幅提高,优质高效地实现了复杂领域油气勘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