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策划
    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
    科技管理
    环球石油
    成果推介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英文摘要
    2011, 30(6): 0-0. 
    摘要 ( )   PDF(1104KB) ( )  
    专题策划
    科技创新铸就管道科技竞争力
    徐昌学
    2011, 30(6): 2-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1
    摘要 ( )   PDF(1500KB) ( )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了科研立项、科研生产、技术推广3个环节的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和一体化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借助科技创新平台和高端人才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科研成果,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科研文化,铸就了管道科技领域核心竞争力。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邹峰, 苗俊琴
    2011, 30(6): 5-6,1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2
    摘要 ( )   PDF(1287KB) ( )  
    为提升行业竞争力,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不仅狠抓技术创新,而且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他们认为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工作的关键在于:注重科研成果样品试制、新产品鉴定,以为成果推广取得通行证;全员、全方位、各层面推介,以加快新产品工业应用步伐;完善新产品标准化、系列化设计,以提高新产品的工程适应性;强化售后服务体系,以保证新产品工业应用万无一失等。经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员参与添动力 技术革新促发展
    樊继欣, 朱东志, 田黎, 庄光伟
    2011, 30(6): 7-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3
    摘要 ( )   PDF(1288KB) ( )  
    文章结合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四工程分公司科技工作实际,从立足应用设立革新项目、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全员参与、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注重推广应用加大成果转化率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全员参与技术革新的热情,推动施工一线的技术进步,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些实际问题。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焦书浩, 李东, 王飞, 刘春平
    2011, 30(6): 9-1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4
    摘要 ( )   PDF(1282KB) ( )  
    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信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及知识产权获取、保护和运用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如必须明确知识产权工作思路,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全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把知识产权保护融入企业创新全过程,以及在知识产权获取与保护方面要讲究策略等。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5年来公司已申报国际发明专利2项、中国专利99项,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并被评为河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成果三等奖。
    浅议管道施工企业强化科研基础管理对策
    王岩, 王艳
    2011, 30(6): 11-1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5
    摘要 ( )   PDF(1287KB) ( )  
    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结合管道施工企业一般来说专业技术人员年轻、科研经验少、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的实际,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策略,健全科研管理组织、强化科研过程管理、推进科技人才培养、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施工技术进步,并取得诸多重大创新成果的情况,为施工企业强化科研基础管理提供了实例。
    发展战略
    对中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转变 发展方式的几点认识
    郑毅, 孙金凤
    2011, 30(6): 14-1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6
    摘要 ( )   PDF(1473KB) ( )  
    文章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转变发展方式理论分析基础上,对中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研究了中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客观环境,并结合技术服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对如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技术创新
    小井眼钻井液的开发与应用
    王莉, 赵晨, 王吉文, 梁志印, 盖靖安
    2011, 30(6): 20-2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7
    摘要 ( )   PDF(1293KB) ( )  
    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小井眼钻井液的开发情况,他们通过对钻井作业中遇到的钻井液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环空压力消耗、增强悬浮携带能力、增强封堵、防塌、保护油气层和润滑防卡能力等技术研发思路,开发出了低固相聚合物磺化小井眼钻井液。该钻井液在玉门油田、吐哈油田,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油田56口井中应用试验和推广,表现出了良好的剪切稀释特性、润滑性,悬浮携带能力强、净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封堵造壁性能,油层保护效果也很好。
    岗钾1井高压卤水层井控技术
    蔡利山, 张良万, 叶诗君, 李荣刚, 谢先云
    2011, 30(6): 23-2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8
    摘要 ( )   PDF(1316KB) ( )  
    岗钾1井是一口地质勘探井,施工时提前钻遇了高压卤水层并发生溢流。关井后先后采用了自环空注加重钻井液的"平推法"和自钻具水眼注加重钻井液的"正注法"平衡地层压力,但由于过饱和卤水在上返过程中结晶速度较快以至于形成环空堵塞,给建立循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试图建立循环过程中,发现裸眼井段存在易漏失的薄弱层,较难建立液柱平衡压力。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精确监测压井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合理使用压井液密度、合理调节泵注排量等手段,并以正注、反注相结合的技术措施,最终疏通环空建立了循环,顺利完成了压井作业。
    浅谈渣油加氢裂化在我厂重油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许海滨, 秦晓玲, 李大林, 宁晓威
    2011, 30(6): 26-3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09
    摘要 ( )   PDF(1577KB) ( )  
    文章根据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炼油化工总厂现有渣油加工流程和生产现状,考虑重油平衡、产品升级等影响炼厂效益的因素,提出了适合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重油加工的三种方案,并从投资、效益和升级潜力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渣油加氢工艺在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应用后不仅能满足重油平衡难题和燃料油升级需求,还能有效改善炼厂的加工流程和产品结构。渣油加氢作为重油加工的重要手段,不仅在环保和效益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对玉门油田炼油化工总厂未来的发展转型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科技管理
    油气田开发中"物联网"构建的思考
    李迎九
    2011, 30(6): 31-3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0
    摘要 ( )   PDF(1467KB) ( )  
    "物联网"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新技术。它自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被首先提出以后,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并迅速在水、电、运输等领域得到应用,现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介绍物联网概念、特征与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油气生产的特点,提出了构建油气生产中的"物联网"的议题,分析了由此可能产生的油气生产中的"智能化"或"智慧化"趋势,对建设科技、安全、和谐的油气田具有一定的意义。
    试论企业科研关键岗位人才资源保护机制
    张敏
    2011, 30(6): 35-3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1
    摘要 ( )   PDF(1279KB) ( )  
    石油行业是对科技人才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为了减少人才和技术的流失、保护企业利益,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通过科研关键岗位的人才储备、岗位转换、信息共享和技术保密等措施,建立了有效的保护机制,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球石油
    BP公司创新战略及技术获取策略分析
    袁磊, 杨虹
    2011, 30(6): 37-4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2
    摘要 ( )   PDF(1561KB) ( )  
    文章通过对BP公司的创新战略和技术获取策略的分析认为,该公司在创新战略方面采取的是选择性技术领先战略,并强调技术的适用性;在技术获取策略方面,保持自主创新与外部技术获取的平衡。BP公司不仅拥有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而且还积极利用外部科技资源,与世界著名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研发项目的管理也比较科学、完善。
    道达尔公司的创新网络
    袁磊, 杨虹
    2011, 30(6): 43-4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3
    摘要 ( )   PDF(1293KB) ( )  
    道达尔公司建立了由研发中心构成的遍布全球的创新网络。此创新网络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网络主要是由地位不同的各研发中心组成,其中,位于法国波城的勘探开发科技中心和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Feluy研发中心是道达尔公司最主要的研发中心;外部创新网络主要是由道达尔公司及其研发中心与其他公司、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的合作或联盟机构组成的。
    俄罗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发展战略
    韩学强
    2011, 30(6): 47-5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4
    摘要 ( )   PDF(1400KB) ( )  
    近年来,俄罗斯油气储量增速缓慢,石油产量增长迅速,天然气产量基本保持稳定,201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文章在对俄罗斯区域性油气产量现状、俄罗斯油气田发现情况,以及俄罗斯大型油气公司在国家油气工业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剖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未来20年中,俄罗斯油气勘探开发长期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以及2030年俄罗斯油气储量、产量长期规划,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长期规划及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和中国油气出口长期规划。
    成果推介
    异丙醇及其生产技术比较
    刘春杰, 刘成
    2011, 30(6): 56-57,6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5
    摘要 ( )   PDF(1282KB) ( )  
    异丙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其生产技术方法主要有丙烯间接水合法、丙烯直接水合法和丙酮加氢法等,文章介绍了不同的合成异丙醇生产技术,并对不同生产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的异丙醇生产技术具有竞争力,下一步应该采取措施降低装置的能耗、降低丙烯单耗、优化反应部分和精制部分提高其选择性、转化率和产品收率,使装置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新型共聚单体1,6-己二醇的开发与应用
    程光剑
    2011, 30(6): 58-6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6
    摘要 ( )   PDF(1289KB) ( )  
    1,6-己二醇是一种合成特种聚酯的新型共聚单体,其生产技术仅为少数国外公司所掌握。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根据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需求,自主创新开发的环境友好型己二酸酯化和固定床连续加氢的1,6-己二醇生产技术,以及先后开展的小试、模试、中试研究情况。该公司现已完成了万吨级成套生产工艺包的设计,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PETG共聚酯切片
    史君, 陈颖
    2011, 30(6): 61-62,6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7
    摘要 ( )   PDF(1283KB) ( )  
    针对我国聚酯产业高端聚酯品种匮乏的实际情况,中国石油集团以新型二元醇合成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工程塑料领域用新型聚酯原料为技术目标,开发了"PETG共聚酯切片生产技术"。按照规模先后开展了小试、中试和万吨级工业化试验,领先完成了PETG工业生产技术研究及产品市场开发,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香兰素及其乙醛酸法合成工艺技术
    魏国峰, 张正春, 张坤, 项文彦, 任艳芬
    2011, 30(6): 63-6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8
    摘要 ( )   PDF(1291KB) ( )  
    香兰素是世界香料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食用合成香料和化工中间体。文章简述了香兰素的用途,以及吉化集团公司香兰素厂的乙醛酸法的工艺技术的开发背景、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和创新性。乙醛酸法合成香兰素工艺具有流程短、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环境污染轻、排放的废液可生化处理等特点,该工艺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
    FDS-1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工艺技术开发
    刘晨光, 柴永明, 韩建立, 刘华林, 崔德强
    2011, 30(6): 66-6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1.06.019
    摘要 ( )   PDF(1351KB) ( )  
    FDS-1催化剂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重点实验室在深入研究和理解柴油中有机硫化物的吸附和反应机理,以及Ni、Co、Mo和W硫化物催化作用机理基础上开发的新一代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是针对劣质柴油深度加氢脱硫、脱氮和脱芳满足国Ⅳ标准柴油生产要求研制开发的,它综合运用了载体均匀分散复合技术、催化活性中心适度堆积均分散技术和催化剂表面酸性的调变技术,使其具有高脱硫活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脱氮和脱芳性能。FDS-1柴油加氢催化剂技术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体积性价比,可为我国炼油企业劣质柴油低成本质量升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