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
    科技管理
    专家论坛
    环球石油
    成果推介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发展战略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
    刘鸿渊,赵厚川,穆冬阳
    2013, 32(5): 1-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1
    摘要 ( )  
    非常规油气资源供给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产业化的过程,它不仅与其资源条件、技术、经济属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与常规油气资源之间的竞争态势密切相关。以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化的环境条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化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市场环境,并以此为基础,从技术、市场、资金、基础设施4个方面提出促进其产业化环境建设的建议,指出应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发展模式,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形成有利于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促其顺利产业化。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科研专项投资,促进共性技术研发;加强行业管控,规范竞争行为;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促顺利发展;重组国家油气管网经营模式,创造有利基础条件。
    技术创新
    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优化部署及地质导向钻进方法研究与实践——以苏里格气田东区南部为例
    陈凤喜,王勇,费世祥,张保国
    2013, 32(5): 6-1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2
    摘要 ( )  
    水平井开发技术对于低渗透气藏具有提高单井产量和气田开发效益的独特优势。以砂体精细描述及储层评价为重要手段,优选水平井开发有利目标区;针对苏里格气田东区南部上、下古生界储层发育特点,以立体开发、整体开发及大井丛水平井组开发部署结合的方式,进行水平井优化部署;水平井设计根据不同的砂体及有效砂体发育特点,采用平直型、顶穿底型及阶梯型3种水平段轨迹;地质导向以提高储层钻遇率为目标,以入靶跟踪和水平段跟踪调整为核心,形成4种靶点调整和6种轨迹控制的水平井地质导向跟踪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水平井开发中效果良好,获百万方高产井2口,有效储层钻遇率最高达91.6%。
    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基本矛盾和主控因素研究
    徐文江,谭先红,余焱冰,孟宏渠,姜维东
    2013, 32(5): 12-1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3
    摘要 ( )  
    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细小、流体流动困难、孔隙度低、储量丰度较低等地质特点,以及采油井自然产能低、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等开发特点,针对海上油田的开发条件,研究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极限注采井距、平面波及系数和纵向动用程度、注采平衡等问题,分析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矛盾,即"少井开发"与"建立有效注采"的矛盾、"高效动用"与"波及程度低"的矛盾、"高速开发"与"注采不平衡"的矛盾,指出矛盾产生的主控因素是海上油田开发井少,导致原因是海洋环境和开采高成本。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现海上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突破方向,指出应从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单井工程投资分摊两方面入手,在井型井网和注采方式上探索有效开发新模式。
    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华珍,王利鹏,刘嘉
    2013, 32(5): 17-2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4
    摘要 ( )  
    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技术资料的研究,全面介绍了钻井、压裂增产、排水采气及提高采收率等煤层气开发主体技术及配套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各种技术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指出了煤层气开发技术的应用潜力和发展方向;针对我国煤层气的地质条件,提出了应积极引进和研发多分支水平井技术、连续油管压裂技术,进一步完善钻井液、压裂液及完井液等配套技术的意见和建议,以为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科技管理
    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王敏生,屈耀明,光新军
    2013, 32(5): 22-2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5
    摘要 ( )  
    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技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服务公司对资源的定向整合能力。从技术资源和竞争能力两大构成要素入手,设计了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技术资源能力、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竞争组织能力和盈利能力5个方面18个指标,并利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总体定量分析对比。本方法可以对油田服务公司的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和判断,便于公司对标、寻找差距、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
    打造科研平台 促进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陈军斌,韩继勇
    2013, 32(5): 28-2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6
    摘要 ( )  
    从高校科研工作思路、科研目标定位、科技创新能力、科研队伍建设及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介绍了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十一五"期间的科研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具体包括:积极打造研究平台,创造一流科研条件;以队伍、项目、成果为抓手,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科教人员学术视野;采取措施,调动科教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二五"期间石油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将在培养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取得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方面继续努力。
    专家论坛
    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增长态势及其启示
    张抗,张葵叶
    2013, 32(5): 30-3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7
    摘要 ( )  
    进入新世纪,美国页岩气产量剧增,气价下降又促进了页岩油的发展;2008年以来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双双快速增长,致使其油气总产量的增长居于各国之先,成为世界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美国石油、特别是天然气价格也降至较低水平。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及其所占比例增长,导致煤炭消费量及其所占比例下降。这种变化与同期欧洲气降煤升的构成变化相对比,说明化石能源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新能源在缺乏市场竞争力时过分依靠补贴和优惠政策发展有困难,页岩油气的发展可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环球石油
    国外钻、完井技术新进展与发展趋势(Ⅰ)
    汪海阁,刘岩生,王灵碧
    2013, 32(5): 36-42.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8
    摘要 ( )  
    非常规油气、深层、深水、极地油气的勘探开发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钻井技术提出了更高需求。近年来国外钻井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包括高效起下钻机和自动化钻机、高效PDC钻头和辅助破岩工具、高造斜率旋转导向工具、井下信息高速上传、连续管技术、套管与尾管钻井技术、深水钻井、极地钻井、页岩气钻井、钻井实时优化与远程监控技术、新型钻井液及堵漏材料等方面,新材料、新装备、信息化技术为极端环境下的资源钻探提供可能,随钻技术、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将有助于解决复杂地质条件难题,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HSE标准。
    国外油气工业上游纳米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卢雪梅,刘倩
    2013, 32(5): 43-4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09
    摘要 ( )  
    纳米科技的发展已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纳米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正在兴起。介绍了纳米技术及其研究应用领域,重点考查了油气工业上游领域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及取得的进展,具体包括智能流体(纳米传感器)、油田化学添加剂、勘探开发设备材料、管道涂层、油气田污染区和场地修复重建、意外事故处理和环境灾害治理等方面,展现了纳米技术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技术与石油开采技术紧密结合,必将在油气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成果推介
    预应力隔热油管
    潘耀庆,朱进礼,张晓辉
    2013, 32(5): 47-4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10
    摘要 ( )  
    根据稠油热采工艺对配套隔热油管的具体要求,成功研制预应力真空隔热油管,使国内隔热油管隔热等级由原来的B、C级提高到D、E级,并能在长期高温高压注汽过程中保持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安全性能。通过结构设计、管材选用、强度校核、工艺改进等技术研究,开发了N80钢级系列隔热油管、深井开采隔热油管、海洋开采隔热油管、超高温高压隔热油管等系列产品,并进行了现场应用。产品在下井深度、抗内压、抗外挤等技术指标均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现已投入工业化生产。
    高含气井潜油电泵机组
    汪卫军,刘金同,曲文颖
    2013, 32(5): 49-5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11
    摘要 ( )  
    为解决高含气井有效开发的需要,应用研究开发了高含气井用潜油电泵机组。机组采用"单级分离器+气体前置处理装置+多相泵"、"双级分离器或带导流罩气砂锚+多相泵"等组成形式,通过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程序对油井和泵内各部件多相流进行分析与数值模拟,确定气体前置处理和分离结构形式,大幅提升了潜油电泵机组对气体的适应性,泵吸入口气液比提升到70%以上,扩大了应用范围。该机组可降低井底流压,提高高含气井单井产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好。
    潜油电泵电缆
    王鹏,张烨,王滨海,陆有升
    2013, 32(5): 52-5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12
    摘要 ( )  
    潜油电泵电缆是人工举升采油设备的主要组成部件,是传输电能和信息信号的工具。由于井下工况极其复杂、特殊,对潜油电泵电缆的技术要求很高,长期以来多使用国外产品。详细介绍了中成机械制造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潜油电泵电缆的功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分述了相关部件如导体、绝缘层、成缆、护套层、耐油垫层、铠装层的具体工艺要求。通过室内实验、现场试验及现场应用,生产的90℃、120℃、150℃、180℃耐温等级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推广前景广阔。指出今后还需在耐高温、高压、高含气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提高产品的适应性。
    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与诊断决策软件(PetroPE)V1.0
    张建军,师俊峰,赵瑞东
    2013, 32(5): 55-5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13
    摘要 ( )  
    根据多样化人工举升工艺和数量巨大油气井,包括斜井、低产井、高含水井等复杂油气井的现状以及生产一线工程师们的技术需求,成功研制出首套基于Web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与诊断决策软件(PetroPE)V1.0大型网络软件,满足了我国80%以上油气井的优化设计、工况诊断和生产管理,实现了联网即用和数据共享。该软件集成了行业的先进技术,创建了量化的举升方式优选办法,突破了井筒全三维力学分析,提出产量、能耗、寿命三者协调设计理念及当量系统效率概念,建立了系统效率评价新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节能降耗突出,将成为广大一线工程师优化设计和生产管理的有效工具。
    八角型管式加热炉
    刁福俊,邹峰,王关祥,贾春桦,于迎芬,孟祥彬,金守奇,车平
    2013, 32(5): 58-6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14
    摘要 ( )  
    为满足长输管道建设的需要,对传统的圆筒卧式管式加热炉进行了结构改进与技术优化,自主研发了八角型管式加热炉。介绍了该产品的作用与用途、工作原理、结构、主要技术参数、技术特点及现场应用情况,指出产品具有设计先进、单台热负荷大、升温速度快、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等特点。产品实现了系列化,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长输管道工程和油田工程,在长输原油管道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油田复杂污水缓蚀剂
    赵常龙,陈杰,李永强,朱烨,陈志军
    2013, 32(5): 61-6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5.015
    摘要 ( )  
    油田污水具有高温、高矿化度、高含硫化氢或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管线设备腐蚀穿孔严重,常规缓蚀剂为咪唑啉缓蚀剂或有机胺类缓蚀剂,难以抑制腐蚀问题,生产现场亟需高效的缓蚀剂。根据油田污水水质的腐蚀性特点及缓蚀剂的缓蚀机理,以咪唑啉和炔氧甲基胺两类缓蚀剂结构为基础,进行分子结构的优化设计,合成、复配出KYHS系列高效缓蚀剂。应用后,现场挂片缓蚀率在99%以上,缓蚀效果好于国内其他产品。该产品适用污水范围广,能够满足油田复杂工况。
    保利民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3, 32(5): 69-69. 
    摘要 ( )  
    (原:新时代民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民爆通过公安部门鉴定的可移动民用爆炸物品库保利民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新时代民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拥有民爆器材进出口经营权以及特资运输渠道,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民爆产品和一般民用产品的进出口服务,公司以其雄厚实力和良好信誉,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业务关系,是中国民爆行业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爆破服务和安防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爆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