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策划
    发展战略
    专家论坛
    技术创新
    科技管理
    环球石油
    成果推介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策划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技术的科技创新之路
    张瑞鹏, 姚士洪
    2009, 28(3): 1-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1
    摘要 ( )   PDF(1436KB) ( )  
    本文结合中国油气管道业发展的历程,从管道勘察设计技术、管道施工安装技术、管道输油气服务技术等三大技术领域,详细剖析了科技创新给我国油气管道业带来的发展和变化。从这些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到科技进步是推动管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是我国油气管道运输技术实现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同供管厂X80级钢管焊接性差异评价
    王玮, 张瑞鹏, 李彦民
    2009, 28(3): 6-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2
    摘要 ( )   PDF(1114KB) ( )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采用的X80级管线钢管由多家管厂供应,为制定该级管线钢管铺设时的焊接工艺,对钢管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计算了裂纹敏感系数;并通过X80钢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X80钢插销冷裂纹试验,对不同的钢管进行了焊接性差异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国产X80级管线钢管,虽然多家生产,但质量是有保证的,焊接性差异不大。
    国际管道工程建设合作与管理模式分析
    杨天冰, 张瑞鹏, 尹丹
    2009, 28(3): 10-1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3
    摘要 ( )   PDF(1715KB) ( )  
    本文分析了国外跨国管道项目的运作情况,将其合作模式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一体化模式和油气边境买断、管道分段建设与运营模式两大类,认为后者更符合平等互利的商业合作原则;对目前应用较多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平行承发包模式、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通过4个国外管道工程建设合作的具体案例,形象地说明了不同合作和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各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合作与合资方式。
    俄罗斯油气管道的现状与趋势
    金坤, 王玮, 苏戬鹏
    2009, 28(3): 16-2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4
    摘要 ( )   PDF(1432KB) ( )  
    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工业历史悠久,油气年产量长期居于世界的前列,在世界能源市场上俄罗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出口能力强,出口潜力大,油气输送畅通。目前,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系统由5万多千米的干线输油管道组成,年输送能力超过4.5×108t;统一供气系统包括干线输气管道15万多千米、支线输气管道6000km;油气管道运输系统的长度和运量居世界第二。
    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刘振武, 撒利明, 董世泰, 邓志文, 徐光成
    2009, 28(3): 21-2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5
    摘要 ( )   PDF(3432KB) ( )  
    中国石油旗下的地球物理勘探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物探技术服务力量,掌握有8项特色技术,其中,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震勘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最近几年,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也已经取得突出进展,高密度、全数字、多波等技术在复杂油气藏描述工作中初见实效;在软件和装备研发方面,已经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一体化核心软件,大型地震仪器已通过2000道野外试验作业,即将规模生产。中国石油物探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依据技术发展蓝图的指导,进一步加强物探核心装备的研制与大型软件开发,进一步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以应对"四大工程"对物探行业提出的挑战。
    专家论坛
    中国石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计算
    白兰君, 唐有成, 何春蕾, 周娟
    2009, 28(3): 30-3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6
    摘要 ( )   PDF(1163KB) ( )  
    C-D生产函数与索洛余值法都是测度经济增长因素的模型,但是由于在参数估计和设定方面存在的局限,不仅"要尽可能创造比较充分的满足模型的应用条件",而且还要"对模型预测的误差要有比较充分的估计",所以这些年来许多经济学家都在研究、探求新的测度方法和模型。自然资源也是创造和增长人类社会财富的重要因素,为突出自然资源等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的过程,引出了"全要素"的概念,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计算方法。对油田企业来讲,作者分析指出,储量探明程度较低、油气储量综合替换率稳定接近1时,可以将自然资源要素归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的范畴;探明程度较高、油气产量显著递减时,应该恢复自然资源显著递减的影响。文章初步计算出了中国石油规模效率变化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向分离"管理的贡献"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技术创新
    应用SWOT分析技术确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杨志民
    2009, 28(3): 35-40.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7
    摘要 ( )   PDF(1303KB) ( )  
    技术创新战略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应用SWOT战略矩阵分析法,对渤海钻探第二固井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确立了该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应以SO(优势机会)战略为主导,即抓住宏观环境的良好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做大、做强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同时,要注意克服自身弱点,规避威胁。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方法探讨
    齐玉钗
    2009, 28(3): 41-44.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8
    摘要 ( )   PDF(1190KB) ( )  
    目前,国内海上油田伴生气大部分是通过火炬放空,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亟待寻找一种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已有的国内海、陆上油田伴生气回收方法,并对国外压缩天然气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今后油田伴生气的回收乃至深水小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温和高盐油藏调剖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佟江, 陈茂青, 李才雄, 侯立朋, 李建军
    2009, 28(3): 45-4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09
    摘要 ( )   PDF(937KB) ( )  
    本文分析了大港南部高温和高盐油藏调剖的技术难点,介绍了近年来围绕技术难题所开展的油藏分析和施工参数研究工作;阐述了已摸索出的一套能适应大港南部油田复杂油藏特点的调剖技术,以及预交联凝胶颗粒、酚醛树脂延缓交联、高分子活性微球和LC等四种调剖体系现场应用的效果和取得的经济效益。
    科技管理
    一个成功的国际科技合作案例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陈英, 张秋梅, 张朝晖, 曹宏
    2009, 28(3): 49-53.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10
    摘要 ( )   PDF(1273KB) ( )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年来一项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项目——"储层流体地球物理场响应岩石物理基础研究"的实施情况。该项目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在地震岩石物理理论与技术、实验方法引进、理论学习与再发展、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使中国石油在地震岩石物理领域的研究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其成功说明,准确的选题、优秀的项目长、一流的合作伙伴、必要的经费支持是国际科技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参加国际工业合作研究组织是一种很好的国际合作方式。
    储量替代率和储采比的研究现状
    何蓉霞
    2009, 28(3): 54-5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11
    摘要 ( )   PDF(638KB) ( )  
    研究储量替代率和储采比对石油工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理确定储采比,既能保证原油产量正常增加,又能促进对油气勘探进行合理的投资。本文根据对国内外储量替代率和储采比研究现状对比、归纳,总结了目前储采比研究的主要认识和观点。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着对油田在保持目前产量规模下的稳产时间、储采比稳产临界值的确定、油田储采比的大小与油田稳产期结束后产量递减速度快慢的关系等内容展开,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激励管理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
    田翠平, 张君峰
    2009, 28(3): 57-61.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12
    摘要 ( )   PDF(1456KB) ( )  
    通过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科技人员激励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调动状况不佳;对薪酬满意度低;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不高,等等。科技人员的主要需求是:较高的薪酬需求;体现个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事业有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追求和谐情感环境的精神需求,良好的工作条件需求;有一定责任权利的管理需求。文章就如何提高满意度,满足个人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环球石油
    跨国石油企业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策略评析
    穆献中, 张志强
    2009, 28(3): 62-6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09.03.013
    摘要 ( )   PDF(1382KB) (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潮流,一些大型跨国石油巨头捷足先登,纷纷介入。本文分析和总结了BP、壳牌、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几个有代表性的跨国石油巨头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策略和一些特点,他们以"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投资力度、开展跨国经营、依靠传统优势、坚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新兴能源发展理念,在这个新的领域都有一些新的建树。他们积累的经验可为准备在中国新兴能源领域有所作为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参考和借鉴。
    成果推介
    12000m特深井新型石油钻机
    2009, 28(3): 67-67. 
    摘要 ( )   PDF(324KB) ( )  
    为满足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相继开发了多种规格和型号的新型石油钻机,特别是9000m的深井钻机。国内首台超深井钻机的研制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石油钻井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2009, 28(3): 68-68. 
    摘要 ( )   PDF(355KB) ( )  
    为了适应钻井工艺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钻井技术装备,为我国钻井队伍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创造有利条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确定了顶驱装置研制与产业化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的交流变频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打入国际市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是用以取代转盘钻进的新型石油钻井装备。
    2200hp高压钻井泵
    2009, 28(3): 69-69. 
    摘要 ( )   PDF(349KB) ( )  
    为满足深井(特深井)、水平井的钻井需要,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宝石机械)2002年正式立项并着手研究2200hp(1640kW)钻井泵。2003年3月完成产品设计开发,2004年3月完成样机和型式试验,2005年11月进行了100h的可靠性试验。
    稠油热采井套管头
    2009, 28(3): 70-70. 
    摘要 ( )   PDF(370KB) ( )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稠油资源,稠油产量约占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总产量的30%以上。稠油热采工艺是目前稠油开发使用最为成熟的工艺技术,但是,若采用常规的井口装置,可能会导致油井生产过程中出现井口失控上窜、套管受损等情况,严重的则会造成热采井报废,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液压盘式刹车装置
    2009, 28(3): 71-71. 
    摘要 ( )   PDF(344KB) ( )  
    液压盘式刹车是替代石油钻机、修井机原带式绞车刹车的刹车装置,是当代钻机技术发展方向的三大技术之一。1985年,钻机用盘式刹车首次配备到钻机上进行工业试验并获得成功。
    CT38连续管作业车
    2009, 28(3): 72-72. 
    摘要 ( )  
    CT38连续管作业车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重大装备研制课题"连续管修井装备与工具研制"及国家863计划课题"连续管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是针对国内水平井作业需求而研究开发的,2007年研制成功首台样机,同年底在大港油田先后完成了6口井8井次的现场
    螺纹锁固脂
    2009, 28(3): 73-73. 
    摘要 ( )   PDF(299KB) ( )  
    钻杆与钻杆、油管与油管的连接都是由螺纹连接的。管柱螺纹连接部位的性能是保证深井管柱安全可靠的关键技术之一。
    尾管悬挂器
    2009, 28(3): 74-74. 
    摘要 ( )   PDF(264KB) ( )  
    目前国内用于水平井油层专打悬挂筛管完井工艺,多采用固井悬挂器加管外封隔器及配套工具组合,以实现悬挂筛管和密封油套环空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尾管悬挂器、管外封隔器、配套工具、套管和筛管丢入井内;再下胀封钻柱,进行反替泥浆、油层保护液或酸洗油层等工艺;然后,钻柱内投球憋压胀封封隔器,密封油套环空,提出胀封钻柱,即可完井。
    超高压、大口径海洋钻井平台管汇
    2009, 28(3): 75-75. 
    摘要 ( )   PDF(365KB) (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机械制造总厂研制的超高压、大口径海洋钻井平台管汇主要用于钻井液的输送,分为泥浆管汇、固井管汇、生产管汇等。DSME海洋平台高压管线,工作压力达15000 psi(105MPa)、试验压力达22500 psi(157MPa)、管径φ 8in ×壁厚2in,以上三项指标都为国内石油钻井用高压管汇首创,其制造的管线材料、加工、焊接、探伤、试压等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制造技术水平,由此结束了国内管汇一直依赖从挪威、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进口的局面。
    膨胀管及波纹管技术专用装备及工具
    2009, 28(3): 76-76. 
    摘要 ( )   PDF(327KB) ( )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套管损坏问题给油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各油田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套损井。
    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
    2009, 28(3): 77-77. 
    摘要 ( )   PDF(351KB) ( )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国际石油工程界公认的21世纪钻井前沿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钻井技术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外高度垄断此项技术,只提供高价位技术服务而不出售产品。
    欠平衡钻井用井下控制阀
    2009, 28(3): 78-78. 
    摘要 ( )   PDF(337KB) ( )  
    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作为当前发现新油气田的一项全新技术,正日益被国内外勘探界所重视。井下控制阀是实现该项技术的核心工具,安装在井下套管上的单向阀,可隔绝井下压力,其开启或关闭由地面控制系统操作,是取代欠平衡钻井、完井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压井强行起下钻设备以及起钻时的重泥浆压井作业的一种新型井下封井工具。
    大位移井钻井配套技术专用装备及工具
    2009, 28(3): 79-79. 
    摘要 ( )   PDF(334KB) ( )  
    针对4000m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的井深剖面优化困难、轨迹控制难度高、摩阻和扭矩大、管柱下入困难等关键技术和难点,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集成应用先进技术,形成了4000m大位移井的钻井配套工具,率先完成了国内水平位移超过4000m的大位移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位移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减摩减扭等配套工具,以及悬挂筛管完井、下套管完井工艺技术。
    气体钻井全套专用装备及工具
    2009, 28(3): 80-80. 
    摘要 ( )   PDF(415KB) ( )  
    气体钻井与常规钻井相比,具有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减少井漏及压差卡钻、减少地层损害、提高油气产量、及时发现地质异常情况、识别产层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大力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在国内有着较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保守估计,国内年需求量为5套以上。
    XK系列旋转防喷器
    2009, 28(3): 81-81. 
    摘要 ( )   PDF(920KB) ( )  
    钻井用旋转防喷器(旋转控制头)是实施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在深井高压地层实施欠平衡钻井作业中,当钻遇油气层,地层流体进入井筒时,井口环空压力在短时间升高,其值将远远高于正常欠平衡施工作业时控制的井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