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技术创新
    科技管理
    专家论坛
    环球石油
    成果推介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页岩油气”说法质疑
    庞名立
    2013, 32(3): 5-5. 
    摘要 ( )   PDF(1381KB) ( )  
    在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人们经常提到"页岩油气",大体意思是从页岩里开采出来的气及与其共生、伴生的油。国外把"页岩油"称为"致密油"。目前,在页岩油和致密油术语的使用上存在误解。首先,从页岩中开采页岩气时,有与页
    技术创新
    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CIFLog
    李宁,王才志,刘英明,李伟忠,夏守姬,傅海成,原野
    2013, 32(3): 6-10, 65.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02
    摘要 ( )   PDF(6526KB) ( )  
    为了打破近年来我国高端测井成像资料处理软件被国外垄断的现状,中国石油集团依托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发挥产学研联合优势,采用国际前端编程手段,实现了国内众多先进数据处理和解释评价方法的优势集成和创新发展,开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测井软件CIFLog。CIFLog是首个基于Java-NetBeans前沿计算机技术建立的、可同时在Windows、Linux和Unix三大操作系统下运行的第三代大型测井处理解释系统,也是第一个系统提供火山岩、碳酸盐岩、低阻碎屑岩和水淹层等复杂储层评价方法并将全系列裸眼测井评价与套后测井评价集成为一体的软件。2010年以来,CIFLog作为大型主流测井软件,已在国内安装3000余套,形成年处理万余井次的规模,并已开始承担我国国内、海外两个市场的测井现场快速处理、重点探井精细解释和复杂油气藏综合评价任务。
    大情字井油田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创新与实践
    王树臣
    2013, 32(3): 15-20, 6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04
    摘要 ( )   PDF(7986KB) ( )  
    大情字井油田建成百万吨生产规模,是吉林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地面产能建设工程根据油藏深、区块分散、多油层叠合滚动开发、快速开发等特点,运用系统综合优化技术,推广成熟技术,吸收利用实用技术,进行了工艺技术创新。应用了多井串接环状掺水密闭集输技术、软件量油技术、先进的超声波液位控制技术等15项新技术;采用了新型复合极板电脱水器、伴生气自然冷却除油装置、高压玻璃钢管材、高效真空加热炉4项新设备、新材料;实现了总体布局、站内平面、设备结构"三个优化",集油方式、计量方式、分离及脱水工艺"三个简化",自动化水平、注入水水质、污水处理效果"三个提高",达到"站外无人值守"、"接转站、联合站全密闭"的新目标。经过几年生产运行,实现了各项技术指标全面达标的高效开发,地面建设整体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科技管理
    油田科技重大专项管理的实践与认识
    杨海滨,陈艺,丁华,杨礼明,徐铭
    2013, 32(3): 21-23, 66.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05
    摘要 ( )   PDF(4240KB) ( )  
    根据江苏油田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的管理与实践,分析总结了选题立项、目标优化、资源配置、过程组织与控制,以及验收考核等管理环节的做法和经验。认为运用科技重大专项联合攻关的集中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老油田系统性综合性的技术难题,较好地满足了油田生产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提出立项阶段必须以瓶颈技术的突破为关键,集中科技资源,优化目标体系;过程组织与控制应当以提高管理能效为目标,在组织机构、计划安排与技术交流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现项目运行的动态优化;验收考核要加强项目应用潜力的评价,在指标设计上更加突出技术创新和应用效益的权重。应用表明,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具有较强的综合效应,可以实现项目管理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科技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及信息化应用
    帅训波,李家庆,葛兰,霍思锜
    2013, 32(3): 24-28, 31,66,6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06
    摘要 ( )   PDF(7755KB) ( )  
    针对科技项目管理中通常存在的过程管理粗糙、信息共享效率低下、动态分析与跟踪不及时等问题,借鉴国内外项目管理理念,提出了科技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宏观上将项目的过程管理分为"人"与"事"的精细化管理。在"人"的管理方面,将项目管理过程中人划分为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角色行使不同的过程管理职能;在"事"的管理方面,应用工作流技术,建立了规范化的项目过程管理精细流程。在此基础上,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出科技项目精细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Project桌面软件与Web系统的有效融合。项目工作组可在该平台上实现文档共享和信息沟通;各级领导可在该管理平台上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对科技项目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实现了科技项目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自动化和规范化。推广应用表明,该平台可以显著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促进平台的深度应用,提出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探索评价方法;积极组织系统内部经验总结交流;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完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等建议。
    浅谈如何有效实施项目管理和过程控制
    袁得芳,陈微熙,师成灿,杨霞
    2013, 32(3): 29-31, 6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07
    摘要 ( )   PDF(3476KB) ( )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无统一流程管理、缺少监管和质量控制、延期拖后与中期终止时有发生、后期转化与应用效果差等问题,结合油田非科研单位实际,指出项目管理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必须产生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依靠基层;抓好项目立项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成果管理四大环节;通过贴近生产实际需求开发革新项目,使科技项目在实际生产中发挥降低安全风险、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的"三降一提"的作用。
    专家论坛
    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前景思考
    刘存忠
    2013, 32(3): 32-37, 6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08
    摘要 ( )   PDF(7499KB) ( )  
    由于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大,一次性常规化石能源日益消耗,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比较典型。美国是全球页岩气开采和利用最好的国家之一,2011年页岩气年产量已达1800×108m3,引发了所谓的"页岩气革命"。但综观全球的页岩气开发情况,美国的模式并非适合于所有地区,因为页岩气的开发受到技术适应性、环境、基础设施及配套程度、资金投入、市场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其距离形成常规油气能源的后备接替资源尚待时日。我国国情和基础配套设施与美国相比差别很大,在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上不能完全复制美国模式,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探索出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的中国模式。
    环球石油
    法、意炼油技术研发概况
    吴培,李文乐,阎立军,任春晓,张振莉
    2013, 32(3): 38-41, 67.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09
    摘要 ( )   PDF(4831KB) ( )  
    选取法国石油研究院IFPEN和意大利ENI公司两个炼油技术研发单位为样本,介绍了这两家公司的炼油技术研发概况,分析了其炼油技术研发特点。两家机构均有明晰的发展战略:IFPEN研发创新的整体战略为向市场提供能有效应对能源转化过程中各种挑战的技术;而ENI公司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两家公司都将研发与需求紧密结合,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同时坚持开放合作的策略,促进技术开发和推广;并坚持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以保证研发质量,提高研发效率。在全球炼油技术市场发展已较为成熟的背景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应以赶超竞争对手科技水平为目标,实施赶超型战略,在发展中借鉴这些先进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为炼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KBR公司合成氨技术专利格局分析
    李春新,窦红波,司云波,徐金红,赵星,张丹
    2013, 32(3): 42-45, 67,6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10
    摘要 ( )   PDF(4953KB) ( )  
    Kellogg Brown&Root(简称KBR)公司是全球主要的合成氨工艺技术提供商,围绕蒸汽转化、氨合成氮肥生产关键工艺过程,研发并在全球布局了大量专利,其基本专利的数量达到了50余件。其中,部分专利保护已经失效。KBR公司在我国共申请天然气制氮肥技术中国专利16件,针对KRES技术,KBR公司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专利池保护,而氨合成塔则无有效专利。借鉴KBR公司专利保护工作,国内企业应当做好对外合作、主导研发前的专利分析工作,着手构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以支持企业的发展。
    成果推介
    DQ20Y1液压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刘勇,席栋,顾芳
    2013, 32(3): 46-48, 6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11
    摘要 ( )   PDF(3711KB) ( )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是动力从钻具的顶部直接驱动钻具进行旋转钻进的装置,具有较强的自动化工作能力和较高的作业效率,是欠平衡钻井、套管钻井、大斜度钻井、水平钻井等多种钻井工艺重要的支持装备。DQ20Y1液压顶部驱动钻井装置设计理念先进,实现了顶驱产品的小型化,配套建立了试验的方法及实验设备,达到闭式液压传动与电液扭矩限定精确控制水平,液压系统及液力传动系统的散热效果较好。产品符合API及国内行业相关标准,经性能测试主要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工业试验和生产应用,特别适合于中浅井钻机或修井机配套使用。装置设计钩载1350kN(150t),额定扭矩25kN.m,卸扣扭矩55kN.m(最大值),背钳夹持范围为φ73.025~φ127mm钻杆,转速为0~160r/min,IBOP工作压力为35 MPa,主体重量为5t。该装置是目前国内唯一定型生产的2000m顶驱装置。
    特殊井PDC钻头
    于连杰,魏向辉,曹丽萍
    2013, 32(3): 49-51, 68.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12
    摘要 ( )   PDF(4090KB) ( )  
    为了解决水平井定向时反扭矩过大而造成的失稳、造斜率不一致、钻头偏载、岩屑清理困难等问题,研制的特殊井PDC钻头拓展了PDC钻头的应用空间,提高了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钻头使用效率,满足了定向井、水平井及特殊岩性钻井施工的市场需求。通过采用螺旋规径、等磨损布齿、预破应力和切削齿吃入控制等设计方法,成功开发了φ152.4mm、φ215.9mm、φ241.3mm、φ311.15mm等14种新型号PDC钻头产品。通过在冀东油田、苏里格气田等现场应用表明,运用这种钻头可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并为后续准确测井、识别油气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系列钻头新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于钻头切削齿角度与破岩效率的研究今后仍需深入进行。
    带可调弯壳体和可换稳定器的导向螺杆钻具
    罗西超,李萌,刘凤,于兴胜,聂洁净
    2013, 32(3): 52-54, 68,6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13
    摘要 ( )   PDF(3339KB) ( )  
    带可调弯壳体和可换稳定器的导向螺杆钻具与常规导向螺杆钻具一样都是用于定向井、水平井、分支井等的钻井作业,与常规导向钻具不同的是万向轴弯壳体的弯角度可在无需拆开钻具的情况下任意调节,弯角度调节范围一般为0~3°,近钻头稳定器可在无需拆开钻具的情况下任意更换,稳定器尺寸一般可比井眼尺寸小3.175~12.7mm。钻井施工现场可根据具体工况需要实时调整导向螺杆钻具的结构及工程参数,从而提高了作业工具的灵活性和施工过程的可控性,有利于提高钻井工程质量,降低综合钻井成本。并对现有可调弯壳体螺纹易松脱、过大尺寸螺纹式可换稳定器现场更换不便的问题,提出继续优化设计的建议。
    精细控压钻井系统
    陈若铭,伊明,杨刚
    2013, 32(3): 55-57, 61,6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14
    摘要 ( )   PDF(5085KB) ( )  
    控压钻井技术是在欠平衡钻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钻井方式,近年来已成为国内钻井新技术研发的热点,其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卡、塌、漏、喷"等钻井难题提供有效的手段。控压钻井工艺有多种形式,包括井底恒定压力控压钻井、连续循环钻井和双梯度压力钻井。重点论述了由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基于井底恒压的控压钻井系统,并就利用该系统实现钻进、停泵接单根、控压起下钻、双梯度钻井液帽压力控制及衔接的工艺方法进行了阐述。结合新疆油田白28井,给出了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在该井应用压力控制取得的成果,系统压力控制精度为0.35MPa,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控制水平。对控压钻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加大该技术在漏、喷问题严重的勘探开发区块的推广应用力度的建议。
    高可靠性电动钻机用柴油机的开发研制
    胡志峰,付化利,周生伟,李树生
    2013, 32(3): 58-61, 6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15
    摘要 ( )   PDF(5138KB) ( )  
    目前我国油田电动钻机动力的主要产品为190系列柴油机,其运行转速为1500r/min和1000r/min,均不能满足电动钻机需求。高可靠性电动钻机用柴油机的开发研制,满足了我国5000m以上电动钻机的配套动力机的需求。该柴油机在燃油系统、增压匹配、燃烧控制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油田的工作环境及电动钻机的使用工况。通过设计计算、性能开发、耐久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完成了高可靠性电动钻机用柴油机研制开发;通过实施可靠性工程,从产品总体质量评价、设计研究、工艺研究、实物质量控制、实物质量检测、总装试验、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攻关提高,使产品在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可靠性指标等方面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首次使用无故障时间达到5000h。
    压实股石油钻井钢丝绳
    康先智,王安安,张云,杨梅
    2013, 32(3): 62-64, 69.  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3.03.016
    摘要 ( )   PDF(3071KB) ( )  
    压实股钻井钢丝绳可有效提高钢丝绳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采用模拉及辊轧方法生产,金属密度比同规格普通结构的钢丝绳密度增加了9%~12%,结构紧密程度更高,破断拉力比普通钢丝绳要高20%左右。压实股钢丝绳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耐磨损、抗冲击、结构稳定性。钢丝绳与轮槽接触面增加,减小了钢丝绳与轮槽之间接触应力;在使用过程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较高寿命,用它替代常规结构钢丝绳具有较高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