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战略
    专家论坛
    环球石油
    技术创新
    科技管理
    成果推荐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发展战略
    石油科技创新的趋势及应对措施
    苏勇, 李辛子
    2008, 27(3): 4-9. 
    摘要 ( )   PDF(1727KB) ( )  
    当今石油工业科技创新有五个显著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多学科集成化、以实时监控为目标的技术智能化、以支撑企业发展为本的核心技术实用化、以寻求能源战略突破为重点的资源非常规化、以生产技术以人为本的绿色安全化。我国石油工业必须依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走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关于我国引进天然气资源问题的思考
    郭建宇, 张映红, 王淑花, 保吉成, 贾春明
    2008, 27(3): 10-13. 
    摘要 ( )   PDF(1384KB) ( )  
    我国能源短缺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引进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参与海外上游油气资源勘探获得份额产量,利用跨国输气管道引进天然气,直接购买海外的LNG。无论何种方式,我们都必须面对政治因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天然气价格的差异、海外投资的高风险等问题。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通过补贴和税率调整等手段,使气价与国际接轨;通过调峰,优化配置国内外两种资源;通过分担企业风险,促使中国油公司走出去,更好地参与全球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业务,掌握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专家论坛
    发展科技评估促进自主创新——石油科技评估中心成立九周年随想
    傅诚德
    2008, 27(3): 14-17. 
    摘要 ( )   PDF(1331KB) ( )  
    本文从科技评估的定义、性质、分类、目的等入手,对国内外科技评估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本行业石油科技评估中心的成立、现状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系统介绍,并阐明了现阶段开展和加强科技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油气勘探杂谈
    甘克文, 范春霞
    2008, 27(3): 18-23. 
    摘要 ( )   PDF(1491KB) ( )  
    本文对我国石油地质领域的一些学术问题,如陆相生油、煤成油气、油气生成以及学习国外经验与自主创新、技术规范同国际接轨、技术决策失误的问责等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还特别提及过去勘探工作中的某些"追风"现象,认为今后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寻找勘探的突破口。
    环球石油
    CO2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何艳青, 张焕芝
    2008, 27(3): 24-26. 
    摘要 ( )   PDF(1144KB) ( )  
    目前世界上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以改善二次采油和强化采油为主,其中注CO2二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进展最快。由于美国天然二氧化碳气体资源丰富,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二氧化碳气的开发利用,提高采收率就是最主要的方面。美国的实践表明,CO2提高采收率技术适用油藏类型较广、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较大、在高油价下投资回报率较高;以工业废气为主的CO2捕集-封存-应用一体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将是今后发展的新走向,新一代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术预计可将采收率提高到60%以上。
    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田党宏
    2008, 27(3): 27-31. 
    摘要 ( )   PDF(1404KB) ( )  
    知识产权管理在国外备受企业重视,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企业都有庞大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他们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地保护了知识产权,并利用和经营知识产权,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应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经营水平,使技术创新真正见到经济效益,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石油公司资助高校研究的方式
    李小地
    2008, 27(3): 32-34. 
    摘要 ( )   PDF(1234KB) ( )  
    借助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解决石油工业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是石油公司普遍采用的手段。本文从美国石油公司和高校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他们双方合作的方式、方法,并为我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学习磨溪经验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
    赵业荣, 岳研华, 薛让平, 左卫国
    2008, 27(3): 35-39. 
    摘要 ( )   PDF(1075KB) ( )  
    长庆油田2007年实现了"持续提速、整体提速"的工作目标,取得了油田会战37年来最好的钻井业绩,创造和刷新了本地区27项钻井记录,提升了工程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本文在具体介绍提速成果的基础上,对实施"集成创新,内涵发展,依靠技术提速"和"加强管理,强化组织,夯实提速基础"的有关细节进行了阐释。
    技术创新
    提高水平井钻井速度的认识与实践
    郭海洲, 罗立横, 田海
    2008, 27(3): 40-43. 
    摘要 ( )   PDF(1021KB) ( )  
    2007年,新疆油田针对建产快的水平井开展了一系列提高钻井速度的技术攻关,通过优化井身结构,强化钻井参数,实施"一趟钻"工程和集成成熟技术、细化钻井工艺、技术综合配套的科学打井模式,加强各工序间的衔接和设备管理,使提速取得了突出进展。近两年,水平井的钻井数量和总进尺增加三分之一以上,平均机械钻速提高约30%,为油田增储上产和钻井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新民油田节电效益分析
    姜绍辉, 翁玉武, 杨玉龙
    2008, 27(3): 44-46. 
    摘要 ( )   PDF(1247KB) ( )  
    本文依据新民油田供配电系统能耗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采取的措施,如,用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变压器和电动机经济优化运行以及科学管理等技术和组织措施。通过运用这些措施使油田节能降耗取得了成效,这些措施对其他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压裂水平井的产能研究
    聂权, 吴俊峰, 卢娟, 苑术生
    2008, 27(3): 47-50. 
    摘要 ( )   PDF(1298KB) ( )  
    目前国内在多裂缝水平井流入动态的计算方法、压裂水平井在低渗透率油藏中的开发动态、水平压裂气井的渗流过程,以及水平井筒内压力损失对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初步的进展;而国外的学者主要针对产能预测方法、裂缝条数的优化、外侧裂缝间距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认为,横向缝的生产效果好于纵向缝,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压裂垂直井;压裂裂缝条数以3~5条为好,最佳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与储层渗透率有关;井筒长度存在一个最优值。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主要是缝、筒、层内的流体流动特性等方面的问题。
    地震勘探的一次革命——无缆采集
    王月, 冯连勇
    2008, 27(3): 51-54. 
    摘要 ( )   PDF(1765KB) ( )  
    常规地震勘探是利用电缆连接全部系统并实现信息采集作业的。由于这种方法存在着系统笨重、不易搬运、施工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采集功能和精度受到限制等一些弊端,国外一些石油公司和专业公司开始研究开发陆上无电缆地震勘探作业技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无缆采集系统克服了传统勘探技术的缺点,提高了功效,节约了成本,有利于各种复杂地理、地质环境下的作业。
    远场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严舒
    2008, 27(3): 55-56. 
    摘要 ( )   PDF(774KB) ( )  
    远场涡流无损检测技术是20世纪中叶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技术,但真正受到石油企业的青睐,是壳牌公司率先进行的。该项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应用范围广,有市场前景。
    科研项目分级立项管理的探索
    王雪萍, 时健民, 崔永谦, 屈伟玉, 蒙图强
    2008, 27(3): 57-59. 
    摘要 ( )   PDF(1024KB) ( )  
    本文介绍了油田科研生产单位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实施科研项目分级立项及其管理的有关情况,认为实施这种办法对于培养人才、提高科研单位整体技术水平有益,实际实施效果也比较好。文章还讨论了这种方法今后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科技管理
    油气集输工程设计思想浅谈
    华树春, 杨军强
    2008, 27(3): 60-61. 
    摘要 ( )   PDF(525KB) ( )  
    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应以系统的观点,将油气集输工程放在整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总环境中统筹考虑,以达到总体优化之目的。要充分发挥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在整个地面工程设计中的导向作用。优秀的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必然是技术与经济、环境的和谐统一体。技术的核心是工艺,工艺的基础是对油井产出物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化,工艺的发展源于不竭的创新意识。研制与生产高效、低耗、多功能、精细化设备是油气集输设计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
    工程设计成果产权保护的难点与对策
    李静
    2008, 27(3): 62-64. 
    摘要 ( )   PDF(764KB) ( )  
    本文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就工程设计成果难以保护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工程设计企业成果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工程设计市场基本上属于买方市场,竞争无序,行业管理不规范,因此,工程设计企业多在产权保护和不惜工本地去争取、抢占市场的矛盾中苦斗。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加大著作权宣传力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现有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等相关对策。
    试论科技期刊及其编辑素质
    郭海莉, 王大锐, 单东柏, 黄昌武
    2008, 27(3): 65-67. 
    摘要 ( )   PDF(793KB) ( )  
    科技期刊是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的载体,传播、推广的媒介;是学术思想的向导,技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是求知的公开课堂,培养人才的学校和园地;是永不谢幕的学术会议,永不关闭的信息通道。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对期刊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提高期刊编辑的技术业务素质和行为(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科技期刊界的一件重要的业务建设。
    成果推荐
    压裂充填防砂工艺技术
    2008, 27(3): 68-69. 
    摘要 ( )   PDF(359KB) ( )  
    疏松砂岩油藏在大港、胜利、辽河等油田十分发育。在已开发的油田中,疏松砂岩油藏约占三分之二以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些油田均着力进行各类防砂方法的研究,无论是机械防砂,或是化学防砂,在一定时期内都能控制地层出砂,但总是以牺牲油(气)井部分产能为代价。有些工艺实施后,产量下降幅度甚至高达70%~80%,这对高速开发油气田十分不利。
    时移地震技术
    2008, 27(3): 69-69. 
    摘要 ( )   PDF(153KB) ( )  
    由于时移地震受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非重复性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陆上近地表的影响和储层复杂性的影响,国内时移地震实例研究较少。为配合彩南油田的开发调整,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陆上非重复地震采集条件下时移地震技术研究,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时移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方法和流程,具有了应用叠后数据进行油藏动态分布变化分析的可行性,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标准,并在彩南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