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hamed EL-Ashry.2007 Global Renewable Energy Status Report[R].http://www.worldwatch.org/node/files/pdf/Renewabl-Es,2007:21-28.
[2] 穆献中,刘炳义,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产业化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 李俊峰,王仲颖,梁志鹏,等.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考[J].中国能源,2004,(3).
[4] 傅津.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建议[J].国际石油经济,2006,(10).
[5] 刘婷.中国可再生能源立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2005.
[6] 李俊峰,时丽.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综述与进一步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建议[J].可再生能源,2006,(1).
[7] 时丽,李俊峰.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立法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J].国际电力,2005,(1).
[8] 陈海君.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借鉴意义[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1).
[9] 姜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D].山东大学,济南,2007.
[10] 穆献中,张志强,等.跨国石油企业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对策[J].石油科技论坛,2009,(3). |